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时间:2021-11-09 15:35:02 浏览量:

□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余高潮 蒋国瑞
  内容摘要:北京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对北京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分析了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并与上海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北京制造业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产业集群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它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 在欧美,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有美国硅谷的微电子技术集群,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等。在我国,也有像义乌的小商品集群、温州鞋业集群、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等成功的典范。自20世纪90年代迈克尔•波特和保罗•克鲁格曼推出颇具影响的研究成果后,产业集群已引发了学者们研究的热潮。
  从产业集群角度研究北京制造业问题,目的在于衡量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其对北京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进行评价,这对提升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北京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国内目前的研究尚没有涉及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定量研究以及其与北京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等问题。
  
  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点
  
  北京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机械、电子、汽车、化工、建材、冶金、医药、纺织和食品等27 种行业大类、421 种行业小类的制造业总体。总体来说,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要特点在于:
  以园区为载体。典型的有中关村科技园产业带,2003年涵盖的企业达12031个,从业人员达48.9万人,其下属的七个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如丰台园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园区经济总量的31.7%,生物医药产业占园区经济总量的17%。
  市场集中程度较高。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尤其是优势产业,市场集中程度较高。以现代制造业为例,由于其行业门槛较高,导致市场结构较为集中。如京仪控股,其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
  产品附加值较高。由于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智力优势,使其在产品研发、技术含量上相对于国内其他区域都略胜一筹,例如北京的微电子产业集群,由于其研发能力较高,因此占据了整个产业链的高端位置,产品附加值较高。
  缺乏发达的区域产业体系。目前北京制造业在环渤海经济区的区域集群程度不足,竞争力优势未能充分显现。在环渤海经济区中,北京、天津相对较为孤立,整个产业链存在优化的必要。
  
  北京与上海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
  
  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具有相同的区域经济地位。作为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两个城市,北京与上海都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未来规划的重点。因此,比较北京和上海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形势,以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城市密集带——长江三角洲的前缘,其制造业基础相当雄厚。目前,上海已形成了电子信息、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主要以园区为载体,给上海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以上海汽车工业为例,上海汽车工业已占据汽车产业链的高端位置,成为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业中心和研发中心,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同时上海的纺织、生物医药、微电子等行业的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此外,上海地区业已形成了部分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如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重点建设机械加工、输配电设备、中草药生产基地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配套基地;康桥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和纺织业等。
  与上海制造业产业集群相比,北京最明显的劣势在于未形成发达的产业区域体系。北京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生产制造、协作配套环节相对较为薄弱。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所形成的成熟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北京所处的环渤海区的产业集群程度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北京的竞争力优势。以微电子产业为例,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带已经形成了价值链的区域分工,呈现了规模经济效应、协同创新效应等集群效应。而且,这种集群使得上海不断吸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关键及优势资源,使其越来越居于产业链分工的顶端,成为制造业关键技术、人才、资金的集聚地。而北京,则仅与天津成为环渤海区域微电子产业的两个孤立的集聚点,无法与长江三角洲强大的竞争优势相抗衡。
  总体来说,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尚处于集聚和结网阶段。实践表明,北京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在促进北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产业集群的功能不够突出。北京各产业园区内未形成更为鲜明的产业特色。园区内一般由几个支柱产业支撑,而支柱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业集群的程度及竞争力。
  产业链不够完整,纵深程度不足。北京制造业虽然占据了产业链高端,但由于其纵深程度不足,使得研发、人力等资源优势仅仅体现在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上,未能形成完整有效的产业链。
  区域体系不够发达。这是目前北京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生产制造、协作配套环节相对较为薄弱。典型的如怀柔的汽车制造,未能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群动关系。
  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不足。相对于产业集群发达的江浙地带,北京制造业中非国有经济成分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的形成,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外部氛围不够浓厚。由于商业文化不够发达,服务设施尤其是金融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面临着来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方面。
  资源供给成本较高。北京制造业面临着资源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地区,北京各项资源成本相对较高,如水电等,这使得北京制造业在发展产业集群时面临着商务成本相对过高的问题,不利于产业集群体现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上述问题从长远来看制约了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北京制造业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利用北京制造业先天的资源优势,确定重点扶植的制造业中的部分行业,在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鼓励其充分发展,同时在规划布局上给与一定的指导,形成优势行业产业集群的格局,充分培育其竞争力。
  充分利用北京市城区企业布局调整的机遇,合理科学的规划园区的发展特色,鼓励各园区根据自身特色有目标的利用各种资源吸收搬迁企业,同时加快园区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合理定位自身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充分利用各种周边资源,努力构建基于园区经济的研发生产服务的一条龙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培育自身在产业链某一环节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加强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努力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努力消除区域内各种壁垒,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北京市应该利用自身的发展,与天津市一起充分带动周边的地区,通过区域孤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经济网络,为推动产业集群的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推荐访问:北京 制造业 产业集群 现状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