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强力构筑环境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1-12-05 11:44:42 浏览量: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何故?盖因气候、土壤、条件、环境等因素差异所至。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汉语中的环境是指事物周围的状况、条件及其氛围。经济发展环境包括其基础设施、经济条件、社会秩序、城市形象、社会风气、人文环境等等。任何事物都要在周围环境中成长、发展和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优良环境作保障。
    一、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构筑极具吸引力的环境优势
 环境好坏对一个地区工作成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强力构筑环境优势,是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1、唯物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离不开外部环境。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认识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依照一事物本身的性质、主体条件,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过程,也是创新发展变化的过程。鸡蛋之所以孵出小鸡来,首先因为它是鸡蛋,而不是石头;其次是因为外部提供了适合的温度、条件和环境。这一哲学原理告诉我们,欠发达地区要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积极创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相促进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能有较快发展,除有自身的地缘、条件优势外,还有国家的政策支撑,更主要是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开放、公平、宽松的外部环境。这说明经济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客观条件作保证。
 2、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启示我们:环境创造生产力,环境创造商机。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竞争规律。竞争规律是指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竞争的发生和波动的必然性。竞争机制必然体现经济运行中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其重要的特征是资源具有充分的流动性,每一种资源都能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从一种用途转向另一种用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更加突显。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生产要素总是向发展条件优良宽松、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文环境文明和谐、城市形象整洁一新风气正服务优的地方流动。市场经济这一规律说明,要使生产要素得到较快聚集、优化配置,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广阔空间和优良条件。市场经济也是“环境经济”。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哪里气候适宜,它就迁徙到哪里,哪里环境宽松,哪里生产力就活跃,经济发展就快。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环境创造竞争力,环境创造商机,抓环境建设就是在抓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在环境优劣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时期,更是如此。
 3、薄弱的经济基础要求我们:创建环境优势,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有关资料表明,2003年,全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广东等发达地区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而我市人均GDP不足760美元,只是全国人均GDP的76%左右,是发达地区的15%左右。全市财政收入16.9亿元,财政供养人口16.7万人,年人均财力只有1万元左右。市本级一般性财政收入7763万元,政策范围内的工资都不能足额全面发放,只是一个“半饥半饱”的财政。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快,实力不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在完成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稳步发展,而象我们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环境先天不足,又缺乏地缘和资源优势,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如果按常规靠自身主体条件完成原始积累再实现快速发展,将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更不用说全面实现小康了。我们只有扩大开放,借助外力,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人才、资金、技术,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省委确立创建环境年,招商引资年,市委提出的六个规模推进,加快项目开发建设的战略目标,其目的就在于此。为此,全市上上下下必须确立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创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同心协力抓环境的态势。只要我们栽好“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否则,不仅本地创业者难干事、难发展、难成功,而且投资者引不来,也留不住、做不大,更难以改变现状。
 4、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大力整治环境,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就全市来说,经过去年的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仍然较突出,硬环境薄弱,软环境不优。城市建设起点低,设施不配套,管理不到位,城市形象不佳;环卫意识不强,街道不整洁,卫生条件脏乱差;交通设施滞后,管理薄弱,秩序混乱;绿化、亮化、美化设施欠缺严重,文化科技设施功能不全,城市品味不高;干部群众对推进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塑造城市形象的呼声较高。在软环境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不畅,“中硬阻”,部门本位主义尤存,政策落实难的问题仍很突出;部门利益至上,以罚代处,强行收费,“三乱”问题屡禁不止;滥用职权、执法不公,徇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机遇错过了,项目拖黄了,有的投资者拖跑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损害了绥化的投资形象,挫伤了投资者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因此,急需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治和解决这些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
    二、构筑经济发展环境优势,必须树立大环境观念,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
 发展环境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基础状况等方方面面,由此决定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此,我们要立足于大环境建设,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既抓管理又抓服务,综合治理,配套推进,努力创造崇尚公平、依法办事、诚善有信、优质服务、文明道德的软环境和舒适、便捷、优美、先进的硬环境。
 首先,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强化对硬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硬件是基础。构筑经济发展环境优势首先要抓好硬件建设。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所作为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把能办到的事情办好。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要有新起点、新动作、新成效,体现出本地的风俗民情、发展历史和突出特色。要理清思路,用市场经济理念和手段建设经营管理城市。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树立新的投资观念,破除城市建设只能由政府包揽的旧观念,树立政府引导、多元化筹资的新观念,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推进城市建设资产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宽广化。要想千方、设百计扩充城市人口,进一步开发建设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拉动能力。加大力度,尽快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增强效益观念,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做到以城养城。城市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能振奋人们创业精神,坚定投资者的信心。为此,要塑造环保生态型城市新形象,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清理各类违法违章建筑,实施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力所能及地辟建一些高雅的大众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做到市容整洁、环境优雅、舒适美好。社会治安、交通秩序也是“招商”、“安商”“亲商”的重要环境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社会治安混乱、交通秩序不畅、社会动荡不安的地方能招来商、安下商。这方面的工作只要切实引起重视,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形成推进责任机制,就会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秩序井然、交通顺畅、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平台。
 其次,要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强化对软环境整治。具体要做到四抓:一抓深化认识,创新工作理念。要改变我市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不优的现实,必须从深化认识、更新观念抓起。要坚定“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起“观念落后比贫穷更可怕”的忧患意识,树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形象”的责任意识,树立“项目至上、客户至尊”的服务意识,形成“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公务员是公仆、损害企业利益是罪人”的良好氛围。二抓监督检查,做到跟踪问效。要加强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经常性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建立执纪执法监督机关与企业联系制度,了解党政机关和行业部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情况,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督查稽查队伍,坚持开展明察暗访,及时纠正和处理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要紧紧围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开展对重点部门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办好行风热线,扩大和畅通监督渠道,促使行业部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效。三抓案件查处,坚决刹风整纪。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是个“顽症”,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必须下“猛药”、用重典。要通过严肃党纪政纪,排阻清障,保证政令畅通,以此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保证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制定《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行为,使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有章可循、有纪可依。要开展专项举报,对落实政策“中梗阻”、违反规定搞“三乱”、执法不公、办事拖拉等破坏经济环境的行为要快速反应,彻查严办。要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开处理,以儆效尤。四抓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党政领导要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大事大项、不抓环境就是失职渎职的思想,始终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制。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要成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对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其他领导要各负其责。要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对屡屡发生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地方或部门,问题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进行重点解剖。谁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就摘谁的“乌纱帽”,就砸谁的“饭碗”。
   三、构筑经济发展环境优势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必须抓住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放权、减人、清费上狠下功夫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归根到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和政治体制适应经济体制的一场改革,是调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深刻变革。既然是一场改革、变革,就有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为此,我们要在坚持集中整治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
    1、简政放权。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部门权力过大,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对生产经营检查干预过多,仍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体制性障碍。对此,要紧紧抓住《行政许可法》实施之机,加大力度,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营造发展环境的主体,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人民群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做到能减的必须减下来,能放的必须放下去,防止变相审批;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用市场机制运作;该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进行规范;该调整的审批事项,必须按照依法设立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形成制度规范。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能纳入行政审批中心的审批项目必须全部纳入,坚决消除“身进心不进”“体外循环”、“两层皮”的现象,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过大、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发生。只有通过切实的简政放权,而不是形式的表面的简政放权,才能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全能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无限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封闭型政府向阳光型政府的根本转变,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
    2、裁减冗员。目前,一方面是政府财力有限,经费极度紧张,另一方面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过多,特别是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超编严重,因人设事、人浮于事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的执收执罚单位聘用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上岗执法,导致“收费养人、养人收费”恶性循环,靠收费发工资、搞福利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三乱”问题屡禁不止,群众怨声载道。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大刀阔斧“拆庙”减“和尚”。抓住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实实在在地裁减压缩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能取消的取消,能撤并的撤并,能用市场机制代替的事业单位,要用市场机制代替, 实行企业化管理。要积极推进政府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行税费统一收缴。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和执收执罚自收自支单位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压缩现有编制,打破“铁饭碗”,改革用人体制、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减掉非在编人员,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清退借用雇用人员,剥离事业单位办社会的服务人员,辞退不作为、乱作为人员,消除不适应工作的冗员,提高效率,做到减员增效。
    3、规范收费。当前,严重侵害企业、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是“三乱”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之所以存在,除了“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体制弊端外,重要的原因是受利益驱动,政出多门,收费项目过多过滥并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因此,各部门要对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把不该收的项目坚决清理掉,对有依据保留的收费项目切实加强管理,规范收费依据、范围、标准,并将这些收费项目登记造册,发放到企业和群众手中。全面推行政府机关和事业公开办事制度,特别是涉企、涉农、涉医、涉教、涉路等部门要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凡是有收费和罚没的单位都要推行票款分离制度,继续深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依法规范、管理和监督收费行为。

推荐访问:经济社会发展 构筑 强力 加快 优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