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之研讨

时间:2021-12-26 22:04:35 浏览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

  台湾地区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腾飞。但是,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台湾农业在与快速发展的工商业竞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国际农产品给农业带来巨大冲击,等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这样,以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农业在台湾地区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菜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后期,观光农园逐步向内容更加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经营形式包括自助农园、森林游乐区、乡村旅游、休闲农场等,能提供采摘、垂钓、露营、烤肉等多种休闲活动。90年代初,市民农园最先在台北出现,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亲自耕种,将农业的生产、休闲、教育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引导都市农业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地区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农民开办观光农业园首先必须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并由县政府及省农林厅协同实地考察,适者纳入辅导对象,草拟计划由省农林厅审核后编立年度计划,再由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对休闲农业进行支持。1992年12月,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定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公顷,而且必须连成片;必须有较多农民参加,且有当地农产品可供销售;必须有美丽景观可供观赏;必须有丰富的农业经验可以让人体验等等。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办理示范性的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

  其间,台湾积极推动“三生”农业政策,即把农业的发展引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平衡发展,达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生产企业化要求每个农业生产单位有一、二个主导产品,按照科技化、设施化、标准化、高效化、企业化的要求组织生产;生活现代化则要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休闲设施,为市民度假旅游服务;生态自然化要求农业生产保持良性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台湾都市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

  目前,台湾地区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假日花市、观光渔场、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园、屋顶农业等,各种形式的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成熟度及政府扶持也有差异。

  观光农园是由农民开放成熟期果园促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台湾地区共开放观光园1000多处,开放作物种类有柑橘、百香果、莲雾、杨桃、桃李、草莓、龙眼、茶叶、花卉等20多种,其中,仅台北市观光农园的面积就有300多公顷,共有300个农户参与观光农园的经营。

  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除休闲性农业活动外,休闲农场一般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可发展的休闲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游客在休闲农场内,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场一般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为使休闲农业发展能维持农业本质,台湾“农委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地点,都要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评估后进行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会、民俗文化、社会心理、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通过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资助经费,经营主体方提供配套资金。

  市民农园是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主要分布在城郊或都市化地区。从经营主体看,台北市均由农民将农地直接分块出租给市民,而中南部地区则大多由农会管理或由承租户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从发展趋势看,有些市民农园与观光果园、花圃结合起来,向多元化经营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茗、或游赏、或教育、或休闲,皆可依个人兴趣而自由选择。

  三

  研究台湾的都市农业,对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首先,都市农业是一种发展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从台湾的经验看,都市农业除具有生产功能外,还具有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发展空间相当广阔,并且休闲农业具有乡土性特点,是一种无法进口的产业,不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对于城市本身来说,随着人口的集中、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社会的出现,市民逐渐被钢筋水泥建筑所包围,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生活紧张、心理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亟须在都市内部及周围保留足够的绿色空间,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平衡,实现都市的可持续发展。显然,仅靠少量的城市公园式绿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农业的生态绿化功能,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由此可见,都市农业这种集农产品生产与观光、休闲、度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加快发展。

  其次,要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村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都市农业除了提供采摘、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农村丰富的自然景观、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自然、文化资源,可供游客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既可丰富游客游乐的内容,提升休闲农业的人文内涵,又可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观光、休闲农业的同时,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乡土文化、民俗古迹和自然景观,提升市民游玩的质量,增长游客的见识,充分体现休闲农业的特色。

  第三,发展都市农业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受益于城市,是一种强调城乡经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达农业形态。都市农业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生活品质,又满足了都市居民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进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当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过渡的新时期,我们应该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快农业转型,大力发展观光、休闲等农业服务业,着力构建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第四,进一步加强两岸都市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台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近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派一批农业系统的干部,到台湾研修都市农业,对台湾的都市农业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二是加大对台湾农业方面的招商引资力度,与台商合作开发市郊都市农业项目,特别是休闲农场;三是大力推进武湖海峡两岸农民农业创业园建设,尽力将台湾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理念引过来,加快**都市农业的发展。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 研讨 发展 都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