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三农工作状况调研建议

时间:2022-01-30 15:18:24 浏览量:

近年来,我县金融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积极策应县委、县政府“三农”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全县农村金融工作呈现出“金融投资规模大、服务创新亮点多,引导带动能力强”的鲜明特点,金融服务创新对深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做好农村金融创新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部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到有关涉农银行、农业龙头企业、乡镇等单位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主要成效

    1、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大,成效显

    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县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3.08亿元,比年初增长27.22%,超过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幅度4.1个百分点。其中,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支农贷款共计8.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今年1-7月份,全县完成金桔新种4500亩,低改10000亩;完成茶叶新种3000亩,低改6000亩;扶持抓好畜禽产业基地建设,生猪出栏1.2万头,家禽饲养量260万羽;扶持兴隆牧业和盛旺牧业引进肉牛500多头;扶持新增金桔、茶叶、蚕桑等产业专业合作社25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5家;重点帮扶列入全省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项目,发挥金融资金优势,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增效升级。


    2、金融产品亮点新,特色明

    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和产品需求变化特点,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有益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和方式。县农村合作银行创新农户联保贷款模式,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社员”连带责任担保借贷方式,向“遂兴板鸭”“鄢背金桔”“螺溪蔬菜”“井冈绿特”等10多家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985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生产、生活贷款需求。县农业银行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信贷为推手,创新“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农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全力推进“三农”服务。县农业发展银行从传统业务拓展到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和水电、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策应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林业小额贷款和林权反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林业贷款1.2亿元。探索创新了移民扶贫贷款模式,开展了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基金担保+农业信贷+政府贴息”为主的扶贫贷款试点。探索了农村耕地抵押贷款新途径。农村金融产品特色亮点突出,金融支农为农活力进一步增强。

    3、金融服务方式多,带动强

    开展了小额农贷评级授信服务,授信面占调查农户总数的86.94%,授信金额达15.42亿元。围绕**“三宝”、木竹、油茶、蚕桑等传统优势资源,积极培植农业经济增长点,有效增加信贷投放量。全县累计投放农业特色产业资金达2.5亿元,重点扶持戴家埔乡、汤湖镇发展茶叶产业,扶持珠田、泉江、枚江等乡镇发展板鸭产业,扶持堆前、大坑、草林等乡镇发展金桔产业,有效壮大了产业规模。围绕新农村建设,支持深山区移民2100人,发放产业移民扶贫贷款5000万元。围绕返乡农民工创业和青年创业,发放创业贷款5280万元,解决1084人就业,带动周边3.8万农户致富。

   二、我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手段落后

    我县农村金融机构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为主,中间业务也仅仅局限于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代签汇票等简单的业务范围内;银行卡业务受区域、品牌等影响,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在城市推出的成熟金融创新产品未能在农村推广;农村个人金融产品严重匮乏;尤其是小额农业贷款项目放贷金额偏小、还款周期较短,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对接,无法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农村金融内在商业竞争压力与外在金融需求环境不对称

    一方面,我县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实现了股份制改革,商业化经营动机明显强化,利润导向越来越明显,其战略重心逐渐转向大中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权上收及农村资金外流,直接掐断了我县农村金融服务的“血脉”;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央一系列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环境得到明显优化。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商品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却日益巨增,迫切需要金融机构重心下移、重点扶持,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效对接。

    3、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全,风险偏高

    农业是弱质产业,盈利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产品“卖难”“价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县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全,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尚需健全完善,金融机构在信贷支农上缺乏足额的抵押和担保,无法有效分散风险,农村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水平依然偏高。

    4、金融支持农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一是尚未建立统一的政银企支农协调沟通平台,信贷投入与市场需求缺乏统一的信息调配;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与农业特色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之间还缺乏有效对接,缺乏金融产品对接农业特色产业金融平台;三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薄弱,信用环境不优,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急须拓展提升。

    三、推进我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建设与思考

    1、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支农服务功能作用。加快推进我县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大其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作用;进一步推进县农村合作银行改革,保持农村合作银行县法人地位长期稳定,大力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和完善乡镇分支机构,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推进邮政储蓄银行增强服务“三农”功能,逐步增加对基层网点的业务授权,加大办理小额贷款力度,鼓励县域资金回流农村。

    二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互助资金社等小型或微型农村金融组织,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三是按照“只贷不存、服务三农、规范管理、风险可控”的原则,加快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

    四是加快制订《**县民间借贷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民间借贷阳光操作、规范发展,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合法资金供应主体之一。通过深化改革,充实和完善农村金融资金供应主体,形成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2、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按照“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双 赢目标”的要求,积极组织县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有针对性的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村商户联保贷款、农村中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一系列信贷服务新产品,满足农村多层次的资金需求。此外,要注重引导驻县涉农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上级金融机构扩大县一级农业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积极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并创造条件推进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

    3、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我县农业担保等中介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通过采取政府出资、农民和农村企业入股等方式,建立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农业借贷担保公司,完善保护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质押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经营风险分摊机制;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支持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县财政对农村保费补贴力度,为提供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参保企业与农户提供保费、经营费用和超赔补贴,加快建设农村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村、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三是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县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对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农业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对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实行贴息,对涉农贷款发放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撬动和引导作用。

    四是降低抵押、担保等中介收费。进一步规范土地、房产、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动产及不动产的抵押、担保、评估、审计、验资、登记备案等农村中介服务,适当降低收费,减轻信贷成本,提高中介效率。

    五是继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加快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积极推广信用农户、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县建设,加大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推荐访问:三农 金融服务 调研 状况 农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