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休养结合恢复湖泊生机——《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

时间:2022-02-23 15:57:26 浏览量:
 

 

和谁对话?

秦伯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湖泊水环境、水生态研究,特别是太湖的生态环境演化研究。负责多项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战略行动项目。

为什么对话?

目前,很多湖泊都不堪重负。让湖泊休养生息已经成为新时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变成各地的共同行动。我们想知道,湖泊专家如何阐述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一指导思想,如何认识休与养之间的关系。

秦伯强怎么说?

湖泊既然病了,就必须要让它休和养。对于那些病得不重的湖泊,仅仅依靠休,湖泊就可以自然恢复。但是,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生态退化剧烈的湖泊,仅仅依靠休是不够的,而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养,才能使之恢复健康。是休还是养,如何养?这需要对湖泊的病症进行把脉,才可以对症下药。

对话人 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业亮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我国湖泊的整体健康状况如何

关键思路  围湖造田、污染排放以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等,造成我国一些湖泊的机体受到严重损伤

记者:湖泊生命脆弱的原因有哪些?我国湖泊的健康状况如何?

秦伯强:湖泊是有生命的。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个方面是其自然的演化历史,一个湖泊从形成到消亡,要经历千百年的时间。特别是那些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湖泊,常常是在江河下游洪泛平原上发育起来的。这些湖泊容易受泥沙冲淤等自然过程的影响,也常常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湖泊中具有大量的生命物质,如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植物等,从而构成一个湖泊生态系统。由于其他外部的因素,导致湖泊中这些生命物质逐渐消失,湖泊的生命过程也走到终点。

我们目前所说的湖泊生命是脆弱的,更多地是指湖泊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由于污染、围垦、填埋、淤积、沼泽化等原因,一些湖泊在逐渐消失。因此,湖泊的生命是脆弱的。

目前由于资料缺乏,尚不能全面地对我国湖泊健康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诊断。但是,东部地区湖泊面临的污染,中部地区湖泊面临的淤积和围垦,西部地区湖泊面临的干涸和咸化,使得我国湖泊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记者:长期以来,围湖造田、污染排放以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等,造成我国一些湖泊水量减少、水面萎缩,湖泊的机体受到严重损伤。向江河湖泊索取资源和进行掠夺性开发对湖泊的健康带来哪些影响?

秦伯强: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分强调改造自然,对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过度的状态。为了防治湖浪对岸堤的侵蚀,在太湖、滇池等湖泊,采取了水泥浆砌保护岸堤的办法,使得原始的湖岸滩地消失殆尽。同时,随着湖岸的浆砌,湖滨湿地受到大面积破坏。作为湖泊—陆地过渡区的湖滨湿地,往往水草茂盛,可以大量吸纳入湖营养盐,特别是可以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入湖。大范围的滩地围垦,也使得大量的自然湖滨湿地遭到破坏。水利工程在快速排水和抗涝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也导致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流域滞留时间缩短而快速进入湖泊。

自解放以来,全国共围垦湖泊滩地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超过了五大淡水湖的面积总和。仅湖北省江汉平原,解放以来就因围垦损失湖泊数量一半以上,从上世纪50年代的609个减少到80年代的309个,面积减少2657平方公里。洞庭湖在建国初期有4350平方公里,因围垦面积减少到2432平方公里,鄱阳湖也由1949年的52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2933平方公里。在太湖流域,围垦主要发生在太湖、滆湖、洮湖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述大中型湖泊都曾围垦建圩,围垦面积占流域总围垦面积的55.6%。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固城湖,1960年湖泊面积为65平方公里,而1980年缩小到24.5平方公里,尚不足其原面积221平方公里的1/9。湖北省的洪湖,湖面面积由1950年的706平方公里,通过3次大的围垦下降到今天的348.2平方公里。

围垦的湖泊或湿地在挖渠排水后被改造成农田。由原来的减少营养盐入湖功能改变成增加营养盐输入功能。因此,人类活动不仅在源源不断地向湖泊中排放污染物,同时又在通过对湿地等环境的破坏减少营养盐的输出途径,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围垦导致水域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使得洪涝灾害加重。洞庭湖在过去数百年间,由于围垦和淤积导致洪灾频率不断增加,相同水量的洪涝灾害等级已经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异常短缺,而这种情况常常会加剧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河川径流被拦截用于灌溉,导致入湖径流量急剧减少,大量湖泊消亡,如罗布泊、艾丁湖、玛纳斯湖、居延海等。仅新疆湖泊面积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减少5000多平方公里,占当地湖泊总面积53%,导致土地沙化、植被退化和生存环境严重恶化。位于新疆北部的乌伦古湖1959年的湖水位为482.80米,面积827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大规模引水,加上气候干旱,使得入湖水量锐减。至1986年8月,湖水位降到478.60米,湖面积缩到765平方公里。湖水位的下降,使得渔业资源受到很大影响,当地不得不跨流域引水补充其不足。类似的现象在艾比湖、青海湖等湖泊都存在。

湖泊污染现象在东、中、西部都存在。2003年,我国曾对52个湖泊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湖泊有21个,5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26个湖泊水污染严重,中营养状态和富营养状态湖泊各占50%,几乎看不到贫营养的湖泊。在我国东部地区,也很难发现水质清澈的天然湖泊。苏南地区的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等已经富营养化,而位于安徽的巢湖、太白湖等也已经富营养化。位于山东省的南四湖水质介于Ⅳ类和劣Ⅴ类之间,其中微山湖和南阳湖水质为劣Ⅴ类。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伦古湖的小海子水质为Ⅳ类,海滨浴场水质为Ⅴ类;博斯腾湖只有不足5%的面积水质为Ⅲ类,95%的面积为Ⅴ类;在城郊湖泊中,绝大部分已经严重富营养化。许多城市湖泊,由于污染严重而一度失去了湖泊功能,像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长春南湖、武汉东湖等,虽然经历了彻底的清淤和换水,但这些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很严重。

点击二

焦点关注  湖泊既要休又要养的必要性

关键思路  是休还是养,如何养,这需要对湖泊的病症进行把脉,才可以对症下药

记者:所谓休,就是要为不堪重负的湖泊减少污染。所谓养,就是要为湖泊进补,让其恢复健康体魄,使之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怎样认识休与养的关系?请谈一谈湖泊既要休又要养的必要性。

秦伯强:湖泊既然病了,就必须要让它休和养。对于那些病得不重的湖泊,仅仅依靠休,湖泊就可以自然恢复。但是,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生态退化剧烈的湖泊,显然仅仅依靠休是不够的,而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养,才能使之恢复健康。是休还是养,如何养?这需要对湖泊的病症进行把脉,才可以对症下药。就现在的各种问题而言,控源截污、退渔还湖、生态堤岸、生态清淤、引清释污、跨流域调水等,都是湖泊治理的各种方法,也是湖泊养可以考虑的手段。但是,要对症下药,必须先诊断、后治理。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理解控制污染源与生态恢复

关键思路  控源截污更多的是对湖泊一种休的措施,而生态恢复更多的是一种养的措施。对于严重污染的湖泊,需要休和养治理措施的结合,才能取得成效

记者:您提出湖泊生态恢复的两大战略步骤——控制污染源与生态恢复。这怎么理解?

秦伯强:污染是现阶段我国湖泊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污染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退化导致许多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丧失。要恢复这些湖泊的生态系统,仅仅就湖泊采取一些措施是不够的。因为,湖泊是一个流域的“汇”,陆地上的污染物、泥沙、水流等最终都会汇集到湖泊。湖泊的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退化,归根结底是流域内人类活动的结果。流域内各种污水随意排放,最终都流入湖泊,导致水质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所以,要恢复生态系统,必须首先改善水质。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先控源截污、后生态恢复的新理念。

流域内的各种控源截污工作,实际上都是让湖泊休息的措施,即使现在能够把外源污染全部切断,湖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休,但是已经进入湖泊的那些污染物,仍然蓄积在湖水中或者底泥里,湖泊仍然不能康复。这时,就需要采取一些养的措施,如控制底泥、引清释污、恢复水生植物、调整鱼类种群结构等,来恢复生态系统。因此,控源截污更多的是对湖泊一种休的措施,而生态恢复更多的是一种养的措施。

记者:请谈谈将控制污染源与生态恢复作为实施休养生息关键的具体措施。

秦伯强:控源截污的工作内容很多,其中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管理上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讲,管理是关键,技术是支撑。如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印染、电镀、造纸等就是管理上的问题;对于那些有规模的污染企业,帮助其提高排放标准,降低处理成本,这又是技术上的问题。

此外,大量城市集镇的生活污水收集,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把这些建设内容纳入我国城镇建设的设计要求中(我国城市建设中仍然缺乏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方面的规范和标准)等,就是管理上的事情。而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与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和水质保护目标相联系,提高污水排放标准,降低成本,提高水质的保证率等问题,又是技术上的问题。

在农村面源污染方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以降低化肥流失率,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减少面源污染等,就是管理上的问题,而如何根据地形、水系等特征进行排水系统设计,如何利用生态沟渠和滩地来拦截面源污染,又是技术上的问题。

在生态恢复方面,首先需要对一个湖泊或者水域进行诊断,确定污染物来源和数量。特别是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诊断,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程度。查找生态系统退化的决定性因素,制定改善生境条件的措施和方案,如生态疏浚、引清释污、生态渔业、恢复水生植物等。

记者:我们现在对休的认识比较普遍,在湖泊的养上有所忽视。那么,湖泊到底应该怎么养?

秦伯强:从“九五”的滇池治理到“十五”的太湖治理,我们当初过于迷信技术,认为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不需要采取控源截污的措施,提高技术也能达到水质改善和湖泊恢复的目的。当初一个突出的技术是恢复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认为只要一个湖泊能够恢复水生植物,那么再多的污染物排放进去,湖泊都能够消化吸收。

国外有许多湖泊,由于污染不是特别严重,因此这些湖泊治理只要采取休的方法就能取得成效。而且,由于许多湖泊是深水湖泊,因此治理比较简单。如位于德国和瑞士交界处的康斯坦茨湖,这个湖泊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总磷浓度显著升高,伴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叶绿素浓度也显著上升,水体透明度下降。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地开始进行控源截污,湖泊总磷浓度显著下降,叶绿素浓度也跟着下降,透明度很快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位于荷兰的Zwemlust 湖是一个小型浅水湖泊,这个湖泊曾经严重富营养化。叶绿素-a的浓度曾经达到250μg/L,在经过控源截污之后,又经历了底泥生态疏浚、引清释污等措施,再用生物调控的方法来控制叶绿素浓度和水体透明度。同时,将原来湖中的各种食草性鱼全部捕杀,代之以食肉性鱼,并引入各类浮游动物,以有效遏制蓝藻浓度,使水体保持较高的透明度。第二年,这里就开始出现高等水生植物,此后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虽然有波动,但是稳步增加至占全湖的80%左右,水质得到完全改善。以上这些例子说明,对于严重污染的湖泊,需要休和养治理措施的结合,才能取得成效。

点击四

焦点关注  长江中下游湖泊在休与养上的特殊性,水资源开发项目对它们的影响

关键思路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河道上建闸对湖泊生态不利,任何以追求经济价值而损害其社会效益的开发行为都应该受到制止

记者:我国东部大部分湖泊为浅水湖泊,从湖泊形成时起,这些湖泊就处于营养充分的状态。对于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来讲,在休与养上有哪些特殊性?水资源开发项目对于这些湖泊的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有哪些不利影响?

秦伯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与其较高的营养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湖泊很容易富营养化。而且,这些湖泊都是浅水湖泊。由于浅水湖泊沉积物受风浪扰动不断地悬浮,将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不断地释放到上覆水中,使得这样的湖泊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因此,这样的湖泊治理需要休和养相结合,仅仅开展流域的控源截污工作可能不足以促使湖泊生态系统得到自然恢复,更需要辅以内源污染控制、引清释污、底质改善、水生植物种植和鱼类种群调整等措施,才能使这些湖泊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许多水资源开发项目,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只关注水量控制与防洪抗旱等内容,对于这些措施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关注较少。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江河上修筑水坝,导致江河水位降低,造成一些湖泊水量减少、水面萎缩、湿地变干,埋下了湖泊生态恶化的隐患。如现在许多河道上建闸,这会影响鱼类的洄游,也会限制水体的流动,这些都是对湖泊生态不利的。我们现在为了保护湖泊围堤,用水泥进行浆砌,无意中破坏了自然的坡地和滩地,使得可以拦截污染物的天然湿地消失。这些都是当初水利设施的设计者没有预料到的。

记者:对于水资源开发对湖泊生态恢复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关开发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如何去消除这些影响?

秦伯强:我们在进行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关注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社会效益。湖泊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包括供水、航运、旅游、养殖、防洪等作用,还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包括形成美丽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等。任何以追求经济价值而损害其社会效益的开发行为都应该受到制止,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企业更应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立法予以限制,以实现真正保护好湖泊的目标。

    

推荐访问:湖泊 中国科学院 南京 休养 中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