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研究的关键技术(郑新民)

时间:2022-02-24 15:20:06 浏览量:
 

摘 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为主体的宽谷丘陵区,地貌特征是平梁大峁、有山间盆地,年降水量为300~500 mm,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从生态整治、农村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开展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研究与示范的必要性。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半干旱区灌草优化配置技术,降雨汇集与径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庭园经济开发模式,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

 

关 键 词:农牧综合开发模式 技术途径 宽谷丘陵区

 

研究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中西部,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为主体,涉及第二副区、第三副区及第四副区的部分区域,面积近7万km2,主要地貌特征是平梁大峁、有山间盆地,沟壑密度为1~3 km/km2,年降水量为300~500 mm,年侵蚀模数为3000~9000 t/km2,属农牧复合区。水土流失、干旱、低产、贫困、人畜饮水困难是该区突出的生态、社会、经济问题。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开发主导产业、研究农牧有机结合的协调发展模式,对该区生态建设及同类地区的综合防治、持续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需求分析

 

1.1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整治的科技需求

 

随着“退耕还林草”等西部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宽谷丘陵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区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适合该区域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综合治理的集成技术和技术规程,发挥科技在生态综合治理中的作用,构筑西部生态整治的技术行动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2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

 

宽谷丘陵区受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限制,农业结构单一,生产发展水平低,后劲不足。一是垦殖指数高,耕地面积比例大(占总土地面积的25%~35%),人均耕地面积为0.5~0.8 hm2;二是农耕地组成结构不合理,坡耕地面积大,基本农田少(仅占耕地面积的15%);三是农林牧用地比例不合理,农地比例过高,林草地面积少,农林牧业用地比例林草地多的地区为1:0.5:0.1,林草地少的地区为1:0.14:0.04;四是土地利用率低,荒山荒坡面积大,一般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五是生产水平低,经济收入少,广种薄收、超载放牧和草场退化等现象严重,年人均生产粮食250~300kg,年人均纯收入600~1000元。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人畜饮水非常困难,交通、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御灾害能力较弱。该区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研究区35个县(区)中,有19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研究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优化水土资源配置,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土地的承载力,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宽谷丘陵区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1.3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需求

 

研究区域内,正在实施耤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和茹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耤河示范区地处甘肃天水市渭河中上游,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 年立项实施的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二期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区总面积近2000 km2。茹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固原项目(一期)治理面积655.12 km2,二期175 Km2的治理项目已经启动。项目技术支持服务系统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保证。从项目实施情况看,目前尚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如降雨汇集与径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大面积生态修复技术、农牧结合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等。因此,用科技成果指导项目区建设,非常必要。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研究项目的实施,将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措施配套齐全、管理运行规范、治理效益显著的示范样板工程,有利于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水平和科技含量,扩大示范效应。

 

2 研究内容

 

为探索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推广技术体系与机制,有效遏制宽谷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继续发展,合理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研究。

 

(1)半干旱区灌草优化配置与利用技术。包括半干旱区灌草优化配置、天然封禁草地植被演替规律及生产力动态特征、人工草地新品种筛选及培育、天然草地轮牧条件及实施途径、人工草地合理利用技术等。

 

(2)雨水集流工程与高效利用技术。包括半干旱区生态恢复条件下流域降雨径流空间分异特征、雨水集流工程布局、降雨汇集与径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新型低成本强化入渗及抑蒸型新材料筛选等。

 

(3)庭园经济与主导产业开发技术。包括庭园经济发展主要类型与生产方式、节水早熟丰产经济林果园艺化栽培技术、庭园经济主导产业的培育等。

 

(4)农牧综合开发模式建设与示范推广。以半干旱区灌草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及庭园经济为主要手段,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以植被恢复及降雨径流调控为主导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整体改善生态经济,建立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并示范推广到同类区域。

 

3 关键技术

 

(1)半干旱区灌草优化配置技术。分析研究植被资源类型与分布特点、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水土保持效应与水分生态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等,探索提高半干旱区造林(灌木)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对退化植被进行快速恢复的技术等。

 

(2)降雨汇集与径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总结筛选流域降雨汇集与径流高效开发利用方式与技术,建立雨水集流工程与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探索基于雨洪资源调控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利用坡面雨水集流、沟道集流工程等增加有效径流,弥补资源性缺水,统筹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和地表、地下水资源。

 

(3)庭园经济开发模式。充分凸现现代庭园经济发展区域性、产业化、生产清洁化、“三生”(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有机结合的态势,建立以庭园经济资源化利用体系+生态型庭园经济产业体系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庭园经济开发模式。

 

(4)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重点围绕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发展、庭园经济生态能源利用等,进行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综合开发模式示范点建设,因地制宜,探索灌草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型庭园经济模式的科学集成技术。

 

4 研究目标

 

重点建设天水中山和固原上黄两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试验示范点,以发展高效庭园经济为突破口,开展水保型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节水抗旱生物质能开发技术和灌草植被配置与轮牧技术等试验研究,进行技术整合与集成,构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和庭园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立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农牧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先进的科技辐射基地,探索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推广技术体系与机制,并在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期促使宽谷丘陵区水土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推荐访问:农牧 丘陵 关键技术 综合开发 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