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税收政策与就业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时间:2022-04-04 15:20:59 浏览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潜在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现且逐步激化,民工、大学生、待业人群日益壮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分配手段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应把增加就业作为基本目标,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公平和稳定。文章分析了税收现状中“用工荒”、“就业难”等问题,浅析税收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促进我国就业工作的税收政策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税收政策
 
    自古有云:民富则安,民困则乱,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定的发展,确保每个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和经济危机深度影响的显现,“民生问题”在社会矛盾中日益突出。
 
    一、我国目前税收与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就业现状
 
    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自去年第四季度后达到4.3%,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达915万人。今年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社会就业弹性下降。
 
    (二)我国税收现状
 
    目前我国的税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统计快报显示,2009年全年完成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9.1%,远超年初制定的8.2%的计划,税收超预期完成。近10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一个由降到升的过程,基本建立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收机制。税收收入呈现高速增长,年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为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提供了物质保证。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税收负担结果显示,中国的税负压力指数为154.5点,仅低于法国和比利时,排在第三位,但由于我国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税负比重还处于较低层次。
 
    二、当前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目标,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十七大以来,我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积极的税收就业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和我国长期战略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整体缺乏系统性
 
    就业和再就业是个系统工程。税收政策应从整体角度进行系统设计。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是针对某一类企业,某一类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对就业起了促进作用,但缺乏制度应有的系统规范,没有从整体上形成政策体系,缺乏政策之间的协调。
 
    (二)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公平性
 
    目前我国有关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个人所得税的减免,鼓励自主创业,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等,多适用于下岗工人,残疾人群等人员,对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都不适用。面对这部分同样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的狭窄和政策的缺乏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国家税收政策的统一与区域地区经济的差异,导致税收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扶优罚略”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企业不活,就业不畅。
 
    (三)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合理性
 
    1、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就业水平,被视为“创造就业的机器”。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扶持中小企业应成为税制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2、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的最主要来源,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左右。据国家近日发布的《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称,2008年GDP总值为300670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例为3.48%,早在1993年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迄今尚未实现。
 
    (四)税收优惠政策具有短期性
 
    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个长期的社会经济问题,具有浓重的历史及政策因素的背景。近年来出台的就业税收政策,大多属于临时性,短期性的措施,过渡性色彩较浓,政策效果并不是很稳定。虽然这些措施短期内对就业问题起了促进作用,但缺乏制度应有的长期有效性,没有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税收政策激励机制。
 
    (五)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具有复杂性
 
    政策实施主体多,变化频繁,内容不够完善,妨碍了政策有效的实施。整个政策执行的程序和手续繁琐,有关部门信息共享不够,协调配合难以顺畅,影响政策的及时到位,降低了政策执行的效率。此外,就政策实施主体来看,优惠对象主体多变,同类主体政策有别,使税务部门在执行政策方面,难以迅速按不同的政策归类和执行,政策的导向作用难以发挥。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我国信息人口中心的检测,2010年我国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将达到9.73亿人,经济活动人口将达到7.95亿人,每年新增人口超过500万人。这一绝对增长将导致需要就业人口每年增长500万-700万人。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将导致下岗职工数量持续上升,估计每年将增加300万-500万人。这一进程将加剧就业紧张的局面。我国长期以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将进入一个快速释放期,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超过2000万人。即使考虑到每年由于自然减员腾出的800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需要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也接近1000万个。鉴于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就税收从政策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政策,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重点关照“两大人群”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占到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当前就业领域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具有规模性、时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其就业工作将是一个长期任务。与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人员有失业保险,农民工有土地作为最后的依托不同,大学生一旦失业,除了依靠家庭,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业问题十分紧迫。
 
    (二)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新增就业能力,引导人群灵活就业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只有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稳定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税收政策采用多种形式,适应中小企业主题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经营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如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率,放宽费用列支标准,提高中小企业资本的盈利能力;减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中小企业税收;取消中小企业在出口退税上的差别待遇等等。最终,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税收征管办法,从根本上改善税收模式和现状。
 
    (三)协调地区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发展,减少因地区差异和产业差异而引发的失业
 
    第三产业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就业容量大,安置成本相对较低。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增长我国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的关键。以给予投资创业税收优惠,在微利项目上最大程度的给予税收减免,对从事劳动力培训、介绍的中介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对外劳务输出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等方式,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西部地区存在的隐性失业和技术人才外流等现象,制约着中西部地区今后的劳动力就业规模,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给发达地区形成了压力。因此,在税收上可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重要产业部门和企业投资抵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提高资本积累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树立优秀的社会形象。对利用自然资源较多的国家重点产业,可给予减免资源税,增加税务抵扣项目,减轻其税收负担,提高社会竞争力,以创造更多的具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
 
    (四)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就业安全网,鼓励个人接受再教育,缓和结构性失业
 
    完善的社会失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强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性,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的劳动就业量。在鼓励接受再教育方面,可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从税收中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促进就业基金,专业培训基金,对再就业技术培训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做好事前防范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政策准备。
 
    (五)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促进税收政策的规范化,法制化
 
    在遵从宪法及税收、劳动就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立足国情,逐步提高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法律层次。对目前按项目出台的就业和再就业税收等优惠政策,进行取缔合并,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税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工程,税收政策是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的长效机制,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从长远来看,“用工荒”、“就业难”等问题都是暂时的,是由于中国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企业缺乏长期人才储备战略所导致的。在此,我国的税收就业体系应着力于宏观角度,加强对劳动力就业的长期的引导和管理。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制定有关就业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政策实施的结果和社会影响,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严峻就业形势下达到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刘长生.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就业环境突变及财税支持政策[J].税务研究,2009(5).
    3、魏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考[J].税务研究,2009(5).
    4、范玮.税收促进就业的国际借鉴与改革选择[J].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2009(25).
    5、丛明.实施积极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J].中国财政,2008(3).
    6、王明毅,胥宁,张建伟.当前税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学,2008(5).
    7、谢甜.税收调整对就业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9(5).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推荐访问:就业问题 税收政策 浅析 对策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