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从改善基层统计环境入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时间:2022-02-12 15:17:41 浏览量:

    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是每个统计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为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开展“统计数据质量年”活动,我局对全市基层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就“如何通过改善基层统计环境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市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从人员结构看,我市37个乡镇(含街道,下同)现有统计员71名,综合、企业一人兼任的3人。在71名统计员中,男38人,女33人。从年龄结构看,全市统计员平均年龄36岁,40岁以上的20人,40岁以下的51人。年龄最大的为56岁,最小的为24岁。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人,大专及以上的有49人。从工作经费看,有预算的31个,其中1000-5000元的5个,5000元以上的26个,无预算的6个乡镇。从工作设备看,全市基层统计员拥有计算机56台,其中奔4以下30台,奔4以上26台;使用年限1年以下10台,1-3年28台,3年以上18台。打印机40台,计算机与互联联接的50台,未联接的6台。从工作时间看。统计工作占总工作时间平均为45%,每月完成统计工作时间约为13天。工作有补贴的7个乡镇,补贴额度为每月30-50元,无补贴的30个乡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乡镇统计员年龄适中,文化层次属中等,工作经费基本有保障,工作设备较为陈旧,工作时间相对不足。

    二、当前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统计员方面看

    1、统计队伍不稳。乡镇统计员中,企业统计员相对稳定,综合统计员变动较大。乡镇在变换统计人员时,很少考虑统计工作连贯性、业务性的需要,随意性较大。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很少有干五年以上的,一般是二、三年,甚至各别的一年换一个,这样的变换频度是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统计员的素质很难提高。曾经有一位统计战线的老同志感慨:我们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统计员,可乡镇又换了一批又一批的统计员。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导致统计报表迟报、缺报、统计资料遗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统计数据前后不能衔接,加上有的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影响了整个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工作时间不足。乡镇统计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全市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仅一人,以统计工作为“主业”的也为数不多,统计员真正用来做统计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

    3、业务知识不专。真正学统计或经济的极少,就整个文化层次,以大专居多,本科层次的很少。乡镇统计员中接受过连续的统计知识培训的也不多,除一部分本局组织培训外,大多数是前任教后任,或是自学专业知识。

    4、福利待遇不高。乡镇统计员中如果不是行政编制,待遇比对本乡镇其它站所人员待遇偏低。有的乡镇甚至连自己基本的工资福利也难以保证,靠兼职其工作争取待遇,如挂靠烤烟办、财政所等等。

    5、工作激情不够。由于一系列工作强度、待遇、工作难度和领导重视程度等原因,统计工作在乡镇岗位中不是“热门”岗位,乡镇统计员工作激情普遍不够。

    6、工作效果不平。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的机械汇总,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由于没有对所在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往往给当地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同一项工作,如普查、抽样调查,在不同的乡镇完成效果也很不一样。

    (二)从工作环境看

    1、统计机构不实。统计站形同虚设。目前,调查乡镇一般没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也大多兼职,且从事的统计工作是也只是众多工作中的小部分,他们大部分都兼有其它工作,如办公室、计划生育、财政、经管等,且这些工作样样都与工资奖金挂钩,导致统计人员工作压力增大,统计工作力不从心,工作质量下降。

    2、统计资料不齐。源头数据不实。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的交接手续又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一些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从村、组起汇总,对所上报的统计数据基本没有深入调查,而是凭经验参照往年数据大概加估计所得,严重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

    3、工作制度不全。报表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报表大都是以满足县级以上部门需要为主,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一些不符合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大大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正规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难于应付。

    4、统计对象不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统计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分散,统计对象大大增加。然而,社会上对统计的认同度还不高,对统计法制的认识不深。尤其是私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对承担统计工作有一些抵触情绪,往往不乐意接受或不配合统计工作。如果依法进行追究,一是面广,二是难于取得违法的证据,三是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致使乡镇统计员的工作难以开展。

    5、领导支持不够。一些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仅仅是表现在口头上,大多数是“重视而不支持”,在需要数字的时候就意识到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就想到了统计员工作的辛苦,真正在平时的工作中给统计员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不多。

    三、对当前基层统计环境的思考

    在统计工作中,数据是核心,质量是灵魂。要提高数据质量,表明当前数据质量还不高,需要严肃地对待。数据为什么会有问题,如果仅仅是误差,那只要完善制度,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人的因素在提高数据质量的问题始终占有首要位置。

    人为因素有两种情况,一是统计从业者的问题,另一种是统计管理者的问题。而有一类群体,既是从业者,也是管理者,他们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这个群体就是乡镇统计员。乡镇统计员既直接报表,又管理本辖区内的统计员,可以说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他们工作情绪的好坏、职业操守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工作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源头统计数据的高低。现实的情况是,乡镇统计员的工作环境不甚理想,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不解决乡镇统计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四、改善基层统计环境的对策建议

    1、统计直管。充分健全乡镇统计机构,加强管理。建议各乡镇应成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2名,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隶属统计局管理。其职责是负责乡镇农村统计、企业统计、建筑业统计以及劳动工资统计等,负责收集乡镇各单位、各村全部统计数据资料,并按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整理、汇总,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将报表资料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审核同意后报送统计局。
   
    2、完善制度。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3、强化服务。乡镇统计员要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争取本级领导重视,使领导更加关心、支持统计工作,为工作开展更多的提供方便。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统计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撰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基层统计工作的优势,深入村组农户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一批有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资料。三是要搞准源头数据。统计人员要对上报的统计数据逐一进行分析核实,以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四是按规定、按要求、按时间收集整理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在审核评估后,及时反馈给乡镇统计员。

    4、加强培训。统计部门要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这个培训必须纳入市本级“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大的框架中,突破培训的审批瓶颈。对乡镇统计员不能只有工作上的联系,缺少感情上的交流,要通过培训,打造上、下和谐的统计文化。

    5、提高待遇。一方面要提高经济待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福利待遇,改善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以达到稳定统计人员队伍的目的,增强统计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方面主要是要争取政策。当然,如果省市局能争取给乡镇统计员适当补助,基层统计的工作积极性将会有更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政治待遇。政治待遇主要是对工作兢兢业业、成绩突出的统计员予以提拔任用。因为缺少督查,这一点在乡镇一级的落实情况还没有突破,有待在后阶段重点加强。
 

推荐访问:统计数据 入手 基层 改善 统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