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为烟农搭建致富“金桥”

时间:2022-02-18 15:10:33 浏览量:

莒县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

今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乡芦家河村共种植烤烟350亩,交售烟叶55102.5公斤,平均亩产量157.4公斤,上中等烟比例87.41%,平均亩产值2143.6元,加上产前、产后补贴达到2809.21元,亩产量、亩产值均列全县植烟村的第一位。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好收成,得益于芦家河村创新思路、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实践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模式,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减工降本、增产增收的目标,为烟农搭建起了致富“金桥”。

创新思路,打好种烟“富民牌”

为加快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步伐,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的要求。近年来,受土地、劳动力、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制约,莒县烟叶生产虽然年年有突破,但是发展速度不快,产值效益不高。为将烤烟生产变成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莒县烟草人一直着探索土地的有效流转方式和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设想也在这种条件下得以实现。

芦家河村远离城区,地处偏僻的丘陵地带,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2007年以前,该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专业村”,留守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值效益很低,亩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该村两委班子群策群力,想方设法谋求农民致富的新路子。芦家河村历史上曾经种植过烤烟,但由于种植规模小、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烟收入不尽人意,致使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到2007年,村内已经没有种烟的农户。但是,该村土地适宜种烟,看到烟叶价格政策好、扶持力度大,烟农又有了种烟的愿望。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社建设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为烟草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使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领导看到了发展烟草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潜力和希望,他们多次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磋商。

“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业项目,大力推进股份合作经营,努力提高合作组织的运营能力,促进本村和附近村劳力的就业,全力打造经济强村。”这个想法在芦家河村的村支部书记潘为亭的心中早就酝酿了很久。对于组建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表示:“带领老少爷们共同致富,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初,在乡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芦家河村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借助国家局扶持烟水配套、烤房建设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大力发展以烤烟生产为主导的村域经济,并着手组建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潘为亭等人发起,201个村民以土地折价入股157500元,率先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莒县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了法人资格。

统筹谋划,破解发展“紧箍咒”

路子选对了,政策到位了,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呢?合作社成立之初,摆在芦家河村两委面前就有“两道难题”亟待解决。

一是土地流转问题。足够的土地资源是发展烤烟生产的首要条件,也是组建烟叶种植合作社的前提。一方面,他们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动员村民以土地折价入股,全村共有201个成员入股,入股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经营,烟叶交售完毕后,扣除费用成本,入股村民按所占股份分红。同时,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入股的村民也可以来合作社“打工”,挣取工资。这样既解决了土地分散,难于统一管理和少数农户缺少劳动力的难题,又解决了部分妇女、老人没有收入来源的问题,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避免了劳动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大力开发荒山土岭,增加土地资源。动用挖掘机、工程车等大型机械,由村委出资对村北的荒山进行土地改良,并对村南的山岭薄地进行整治。通过以上两项措施,最终整合土地350亩,组建合作社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二是技术支持问题。合作社成立后,如何经营好合作社才是关键。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自筹资金70余万元,建设办公室6间,钢架结构烟叶挑选棚700余平方米,购置70千瓦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1套,为烟叶采收、烘烤、分级、交售配齐了“硬件”。另外,烟草公司投入扶持资金1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等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投资46.2万元集中建设密集烤房22栋,可承担400余亩的烟叶烘烤、加工任务,并配备了10台喷雾喷粉机,用于烟草病虫害统防统治,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着力提高烟叶生产的技术含量。合作社聘请烟草公司技术员为技术顾问,针对育苗、机耕、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分级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指导,运用标准化的理念,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并以此引导合作社内部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同时,在合作社内部挑选有技术经验的人员,分别成立了育苗专业队、机械专业队、大田管理专业队、采收专业队、烘烤专业队、分级专业队,实行育苗、机耕、起垄、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化分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破解了这“两道难题”,也就摘掉了制约发展的“紧箍咒”,芦家河村的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今年6月份,在参加全市烟叶生产观摩时,看到大田内烟叶长势强劲,丰收在望,潘为亭高兴地说:“这350亩烟田,寄托着全体入股村民的希望,只要烟叶扶持政策不变,有烟草公司的支持帮助,我们下决心把芦家河村搞成精品‘烟叶基地’,把合作社建成全县的‘示范模板’。”

完善机制,算清收益“明白帐”

为确保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健康运转,让入股村民满意,合作社始终围绕“管理”做文章,按照企业经营模式,狠抓内部规范。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了法人资格,是合法的经济组织。合作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按照成员于合作社的入股金额比例返还。合作社成立后,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理事,负责社内日常事务;选举产生了执行监事,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推举产生了会计人员,负责核算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还制定并通过了《莒县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莒县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以上措施使合作社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入股村民放下了“心理包袱”,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二是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合作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办法,实行年度财务公开制度。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8%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提取7%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合作社为每位成员设立个人帐户,记载成员的股资、量化的公积金份额及成员(或家庭成员)在合作社内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合作社种植烟叶的全部收入,在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经成员大会决议,按入股比例返还给入股村民。

合作社会计聂为红说:“收益分配是入股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办法执行,一切账务都是公开透明的。只有让村民放心了,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合作社健康地运转下去。”

由于合作社运作规范,服务项目覆盖田间管理、采收烘烤的全过程,入股农户省心、省力又省钱。据统计,今年合作社内烟叶亩产值比全乡平均水平高出479.85元,仅此一项,入股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298.83元。另外,合作社内部每亩生产用工22个,比分散种植每亩平均减少12个,工价每个比雇工降低15元,亩均降低成本180元。全体合作社成员用最简朴的语言道出了获得丰收后的喜悦:“以前我们分户种植,没有把劳动力作为成本,没想到在合作社内入股种烟,不但收益高,还能挣工资,真的比俺自己种烟实惠多啦!”。

典型引领,驶入致富“快车道”

芦家河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组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在经营模式上,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收益分配上,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并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成员多种服务需要,彰显了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一年的运作,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在芦家河村逐渐被村民认可,原来没有入社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周边村的村民也被这种组织形式所吸引。“明年,我们打算将所有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和周边村的村民吸引进来,把芦家河村发展成烟叶种植专业村,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亩,逐步形成以芦家河村为中心的烟叶规模化生产基地。”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为亭信心满满地为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做好了规划。

日照市莒县局(分公司)党委书记、局长尹学田说:“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只要敢想敢干,脚踏实地,就没有不成功的事,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进。”2008年是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的第一年,烤烟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今,芦家河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村内休闲广场、老年住房、文化大院陆续修建起来,一个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新农村面貌已初步形成,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带领全村驶入致富的“快车道”。

“一年见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我有一个新的打算,就是自筹资金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的育苗大棚,要搞好这1200亩的烤烟,必须有自己的育苗基地才行……”耳听潘为亭对未来的描绘,眼观芦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们相信,在芦家河村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在不远的将来,一个辐射四周、以点带面、具有现代烟草农业特色、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规模化烤烟生产基地将应运而生。

推荐访问:烟农 金桥 搭建 致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