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实施浅析(彭琳)

时间:2022-02-20 15:21:10 浏览量:
  摘 要:为有效控制茜坑水库水土流失,早日实现裸露山体复绿,按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林等规划有关要求,经反复设计论证,深圳市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开展了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确定实施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沿库区边界铁丝网种绿篱,实现了生态隔离;另一部分,结合技术成熟的“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选择样地种植11种竹类,实现了裸露山体复绿,既达到了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景观化为一体的生态修复的目的,又有效改变了库区林分结构单一的现状,设计上有突破,工程上有创新。

关键词:茜坑水库 库区 水土保持 生态

引言

水库修建以及破坏性石场开采所造成的山体裸露是一种人为活动引起的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和自然山体景观的破坏。这种极度退化的土壤已不再适于农业生产,而且很难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亦被完全破坏。通过高强度的人工整治的正影响干预,可以消解破坏性石场开采所造成的山体裸露危害面,而若真正实现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则必须借助水土流失的控制、土壤的改良、植被的良性演替等手段。深圳市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历来重视生态建设,意识到水库生态效益对社会效益的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依据水库库区保护林等规划有关要求,开展了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建设过程中,努力创新思路,反复设计论证,成功实现了以上要求。

1 工程所在位置及地形地质

整治区域属中低丘地,边坡高差3-10m,坡度30o-45o,土壤属强风化花岗岩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5%,平均土层厚度20cm,最厚达30cm,但受蚀或地表扰动(取土等)区域(主要为裸露山体和土边坡等)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不足0.3%,水土流失因而严重,影响水环境,与库区风景亦不协调,对此类区域进行整治,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 整治设计方案的选定

2.1 整治设计方案的初选

原设计方案的整治思路为:对裸露山体施以人工播草绿化,对平台、缓坡施以植乔木及竹类试点;对残留次生林区施以水源涵养林改造。相应整治布局具体如下:

(1)“植乔灌木+人工播草”区:水平投影面积9030m2,采用挖穴回填客土加肥,植种乔灌木混交(马占相思+台湾相思+木荷+黎蒴+黄槐),间距2.5×2.5m,加人工播草(百喜草+狗牙根);

(2)“植乔木+人工播草”区:水平投影面积23150m2,采用挖穴回填客土加肥,植种乔木混交(马占相思+台湾相思+木荷+黎蒴),间距2.5×2.5m,加人工播草(百喜草+狗牙根);

(3)“楠竹种植实验”区:水平投影面积44360m2,采用挖沟槽1.2(长)×0.8(宽)×0.8(高)m回填客土加肥,植种楠竹(毛竹),间距3×3m(4929株);

(4)“其他竹类种植试验”区:水平投影面积9280m2,采用挖穴0.8(长)×0.8(宽)×0.8(高)m回填客土加肥,植种桂竹、麻竹(龙竹)、苦竹(伞柄竹)、四方竹、紫竹、慈竹、箬竹等,间距2×2m(2320株);

(5)“残留次生林改造”区:水平投影面积946260m2,补植乔木混交(木荷+黎蒴+马占相思+台湾相思+大叶相思+落羽杉+银合欢+黄槐+凤凰木+枫香),间距3×3m(52570株)。

2.2 整治设计方案的选定

经包括管理处在内的参建方多层面的现场考察调研,发现由于水库库区乔木以桉树和马占相思为主,存在郁密度偏高,不利于花草的种植,为此,调整并确定了整治设计方案,具体思路如下:

(1)沿库区边界铁丝网植种绿篱(小叶榕1816株、美国次72310株),总长9000m;

(2)库区裸露山体和土坡等地植种11种竹类(中华大节竹、茶杆竹、早竹、粉单竹、红竹、桂竹、毛笋竹、麻竹、青皮竹、云南甜竹、黄金竹)。

植种绿篱既消解了库区桉树和马占相思不利于花草种植的矛盾,又起到生态隔离作用,利于生态平衡和较少人为影响水库安全因素;以植种多种竹类形式进行造林既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改善了生物群路结构,增添了水库库区一道靓丽风景线。以上两个方面的整治措施确保了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建设目标(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的实现。

3 造林实施方案

库区裸露山体和土坡等地通过植种多种竹类予以造林,如何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并促库区景观发展,是实施首要问题,管理处结合技术成熟的“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细化施工技术、合理调配工期,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3.1 “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简介

“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是管理处开展的一项科研项目,其目的是改变茜坑水库库区林分结构单一的现状,研究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景观美化为一体的竹林应用水库生态建设的技术和应用,并提供利用竹林快速实现生态恢复的应用模板,研究内容如下:

(1)不同竹种对比试验的研究。比对竹类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从中筛选出生态效益佳、适应性强的竹种以作推广应用;

(2)不同竹种的理水防蚀功能的研究。比对林冠持雨率、枯落物持水量、林地土壤入渗量、水土流失量,为创建生态风景林甚至水源保护林提供理论依据;

(3)竹种与其他林种协调发展及丰富林分结构设计的研究。采用群落混交方式,林分密度适宜,改变林分结构单一的局面;

(4)竹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合理增加土壤微生物、鸟类、产笋量等,促进库区生物多样性,提升库区经济效益。

3.2 竹种试验的实施

竹种试验按对比与互比相结合、小区与大区相结合、定点(位)测验与面上调研相结合、重点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相结合等原则开展,因地制宜,综合了各参建方思想优势,竹种试验得以开展顺利、见效明显,发挥了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的重要作用。

(1)样地选择与布设。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地块为不同品种竹类的植种地,每块植种地分设20×20m的固定样地作为试验小区,周边并设保护带(防边际效应),竹保存率不小于95%;

(2)观测点布设。每块样地成品字形布设3处观测点,每处观测点竹类10株;

(3)理水机制研究。通过降雨量观测、林冠层持雨率测验、枯落物水容量测验、土壤入渗功能测定、土壤容重测定与孔隙度计算、土壤非毛管孔隙测定、如让含水量测定、土壤养分测定、土壤流失量(主要表形形式为面蚀和沟蚀)测定、植物生育状况(高径量、分枝数、冠幅、郁密度、出笋率等)观测实现。

3.3 造林施工技术

(1)散生竹林的营造。库区散生竹有红竹、早竹、桂竹、中华大节竹。针对坡地较多状况,整地采用带状和块状等两种方式,造林采用有移竹、移鞭等两种方法,造林适宜季节为11月至翌年2月;

(2)丛生竹林的营造。库区丛生竹有麻竹、毛笋竹、云南甜竹、青皮竹、黄金竹、粉单竹。适合种植地带较平整,无需整地,造林采用母株栽植、移蔸栽植等两种方法,造林适宜季节为1月至3月;

(3)混生竹林的营造。库区混生竹有茶杆竹。适合种植地带较平整,无需整地,造林采用移竹栽植方法,造林适宜季节为1月至3月。

4 结语

(1)实现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不仅需要高强度的人工整治,更需要水土保持手段,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正是基于以上思路开展的;

(2)采用乔灌混合还是乔灌草混合,要看三者间制约关系,由于库区主要乔木马占相思郁密度过高,不利于花草的种植,因此,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一期)采用乔灌混合方式;

(3)结合管理处“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进行选种造林,经实践,选定的11种竹类起到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景观美化等作用;

(4)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二期、三期均采用了一期实施模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5)针对库区存在主要乔木马占相思郁密度过高不利于花草种植的状况,茜坑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四期至六期予以了响应,主要整治思路为间伐马占相思和“小群落、大混交”造林等,以改善库区林分结构单一的局面,进一步实现了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课题小组.竹林在库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2007年

[2] 吴丁丁.水土保持林草.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

    

推荐访问:水土保持 库区 浅析 水库 实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