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提升国土保障能力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时间:2022-03-24 15:17:15 浏览量:

     近年来,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紧紧围绕“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调控和保障功能,统筹规划、科学利用资源,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土地市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三个方向,做好城市建设用地保障文章  

在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下,我局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着力在规划修编、用地结构调整、增减挂钩等三个方面下功夫,较好地保证了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一是向规划要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科学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统筹安排各行业各领域用地,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布局,为今后城市发展留足留好空间。目前,我市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向用地结构调整要发展质量。按照“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依法集约”的原则,把有限的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城市重点项目、急需项目,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最大限度地挤进国家和省用地盘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在土地供应上重点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倾斜,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用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加大民生用地供应,特别是保障住房用地供应,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向增减挂钩要周转指标。2005年以来,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一、二批增减挂钩试点城市。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农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市使用,获得的土地级差收益反哺农村,既缓解了城市用地压力,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区77个,面积28115亩,规模全省第一;已搬迁整治旧村278个,盘活农村土地13919亩,其中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节余指标3204亩,已经全部调剂用于北城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保障了市重点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需求。  

二、坚持三个重点,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章  

近年来,面对资源硬约束和发展硬道理的双重压力,我局按照“盘活农村、改造城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以腾、节、增、换、挖、拓、收、扩为主要方式的“节地八法”,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节地型发展道路。在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增容扩能过程中,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片区改造。坚持把城区存量土地开发、城中村改造和安居工程有机结合,开展了铁路南片、滨河片区、北城片区、涑河片区、商城片区等片区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土资源部门先后在各片区派驻了工作组,由专人负责片区建设用地审批的组织、上报,集中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进行调查摸底,科学测算土地收储成本,并对关系大临沂、新临沂建设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跟踪调度、督导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北城新区一期工程涉及村居33个,企业1609家,居民点原占地10806亩,为达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群众权益双赢的目标,市政府通过高起点规划,贴补资金8亿元,将33个村居规划整合为8个城市社区,均为小高层、高层,规划建筑总面积523万平方米,占地4635亩,共腾出建设用地6171亩,节地率达57%。二是实施“退二进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框架内,针对市区部分工业企业、仓储用地,制定并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即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第二产业特别是污染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如原临工机械厂使用的190亩国有土地,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后,其国有土地被依法收回并公开进行拍卖,最后以近4亿元的价格成交,返还企业3亿多元用于搬迁改造,促成该企业与沃尔沃成功实现联营。截至目前,全市执行“退二进三”政策的企业共62个,腾出建设用地2746亩。三是实施闲置地处置。针对宗地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以用为先、依法进行、分类处置。采取有偿收回方式,将闲置的土地按使用时间长短适当给予补偿后,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出让给新的使用者。采取以收促建方式,对投资情况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但是还有部分土地没有开发建设的,促其追加投资,扩大建设。采取协商共建方式,对土地抵押贷款到期不能归还,土地使用权收归银行,造成土地闲置的,主动与银行接洽,为闲置土地盘活创造条件。采取嫁接项目方式,对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帮助其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使原有闲置土地得到利用。2005年以来,我市通过以上方式处置闲置土地7872亩。  

三、坚持三个规范,做好城市土地经营文章  

为搞好城市土地资产运营,我市着力从提高调控能力、优化市场配置、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规范运作土地市场,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规范储备机制。通过编制中长期土地储备规划和年度储备计划,强化政府统一征地,把新增建设用地全部纳入了政府储备;充分运用收购、有偿收回、置换和预储备等手段,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划拨土地、涉及企业急需盘活的土地、抵押土地、闲置土地、破产企业及法院判决需处置的土地加大了收储力度;采取政府统一拆迁、安置等有效措施,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建立“一个口子进,一个池子蓄,一个笼头放”的收、储、供地机制,实现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为城市建设各项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规范市场配置。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对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开发四类经营性用地全部纳入招拍挂出让,对其他用地有两个以上意向人的,以及公用基础设施用地,也纳入招拍挂出让范围。随着土地市场化运作的日趋规范和运作水平的提高,土地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逐步确立,经营性土地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集聚了资金,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形成了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2003年以来,全市经营运作土地7027宗,面积20.62万亩,土地收入和政府收益以年均12%和16%的幅度稳步增长。其中市本级土地收入323.87亿元,实现政府土地收益125.22亿元。三是规范市场监管。为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优化全市发展投资环境,国土资源部门大力推进“阳光、高效、责任”机制,严格规范出让程序,对出让的每一宗土地的位置、面积、容积率等信息,均在新闻媒体(如国土资源报、大众日报、临沂日报及中国土地市场网等)及时公示。运作过程中,邀请监察、财政、公证等部门全程参与,并对每一宗地都坚持集体会审制度,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确保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有效地避免了工作漏洞,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四、坚持三个强化,做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文章  

我市地热资源丰富,经卫星遥感解译发现地热异常区49处,总面积1417.85平方公里,已探明地热资源日开采量15730.52吨,2008年8月8日,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第二家“中国地热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旅游业开发的增长点。一是强化地热勘查。积极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控股、社会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勘查资金。市财政从矿产资源出让金和资源补偿费收益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地热资源的勘查。去年以来,全市登记地热勘查项目19个,其中市场项目10个;累计投入地热资源勘查资金3421万元,已勘查验证地热异常区12处,成功钻探地热井7眼,钻井进尺12900米,新增地热资源日可采量3552吨。二是强化开发利用。按照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整合地热资源,推进综合开发,延伸温泉经济产业链,河东观唐温泉、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御汤苑、亿利达等一批温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带动了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我市共设立地热资源开发企业15家,年开采量456.43万吨。依托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招商引资17.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5家;年接待游客规模近20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3.15亿元,旅游增加值7.35亿元。三是强化品牌建设。根据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建成汤头、松山、铜井、沂水“四大温泉示范基地”,带动了全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投资150余万元建成“中国地热城”和“汤泉旅游区”的主体标志工程建设,开发了“孔子沐浴处”等历史遗迹。同时,发挥“中国地热城”品牌效应,筹备举办首届“中国汤头温泉文化节”,启动“好客山东•亲情沂蒙”温泉之旅,组织编篡出版《千年汤泉》一书,举办首届知春湖温泉论坛,还与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联合打造“全运向前冲”水上竞技节目,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高了临沂城市知名度。  

推荐访问:城市建设 国土 提升 保障 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