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进程

时间:2021-11-17 15:41:27 浏览量:

    近年来,我县教育系统按照“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追求、高强度推进”的发展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推进教育创新,各方面工作提升较快,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1、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全县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三年入园率、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高中发展步伐加快,教育中心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验收;灌南中学成功收购外国语学校,实现初高中分离,四星创建如期接受省验收组现场评估;第二中学顺利进入“三星级”高中行列,并兼并第六中学兴办艺术分部,高中段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2、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和改造力度,大力实施“六有”、校校通工程和“合格学校”建设。全县投入资金3586万元,改造、新建了学生食堂、宿舍,添置了寄宿生床位等。全县乡镇中小学实施“六有”工程项目181个,100%接入教育城域网,学生电脑配备生机比达20:1,各农村中学积极做好合格学校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建专用教室13200平方米,县政府投入60万元,集中采购了实验橱柜等配套设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农村小学合格学校建设也已启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3、教育改革激发新活力。一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2005年在全市率先推行以“教干竞选制、教师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2006年,对原有改革方案进行了完善,巩固深化改革成果,教育系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推进评[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价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学校公信力、校长影响力、教师作用力、学生提升力”为内容的学校考核评估体系,首次将学生家长、政协委员等列为评价主体,把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列为学校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改革,增强了动力,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4、教学质量得到新提升,强化目标引领,优化过程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牧羊效应”“头羊效应”彰显成效,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中小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的各业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高考、中考、初考主要指标的提升幅度均居全市第一,教育局获得了全市唯一的“高中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

5、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优化培训策略,创新培训模式,多层次开展业务培训。2005年成功组织5000教师业务知识考试,达到了以考代训,以考促学的目的,在经费紧张情况下,投入资金50多万元购置图书20000余册,在全县开展5000教师“全员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开展“四十三百”评选活动,今年教师节期间,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50万元重奖获奖教师,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多渠道展开招聘宣传,严把教师进口,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引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到学校任教,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

但是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城乡教育均衡化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负债问题。近年来,通过省“普九”“危改”“六有”等重点工程建设,农村中小学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但由于县镇两级财力有限,实施上述工程除少数省、市专项经费外,基本上靠承建单位垫资,而偿还债务的主体仍是农村中小学,学校背上沉重的债务,运转困难,每年开学经常有学校因欠债问题被工程队封门,许多学校的领导被债务负担所困扰,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据统计,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有债务  元,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是设施问题。在巩固提高“两基”和实施农村学校“六有”“校校通”“合格学校”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投入很大,乡镇中心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经济困难仍有不足。有些完全小学、村小缺少专用教室,文体设施落后,图书资料短缺,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设施短缺;部分乡镇中心园长期无政府投入,办学“惨淡经营”,条件“因陋就简”,影响了幼儿入园率和保教质量,办园水平亟待提高。

三是师资问题。农村教师与县城教师相比,福利低,教学环境差,优秀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农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机会少,校内又没有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领,校本培训无法进行或质量不高,教师的成长缺乏指导,整体素质与城区教师差距明显。另外还有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普遍不如县城学校,这些都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不断满意群众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责任

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积极履行政府责任,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公平教育,要真正重视农村教育,必须幼教、小教、中教、成教全面抓,不留空白,发挥教育、行政、法治多种手段,依法控制辍学;要在一些政策上给予倾斜,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职责,完善农村教育体制

认真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加快教育发展列为干部政绩考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调动县乡两级积极性。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建立健全扶贫帮困的助学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展捐助活动,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努力使贫困生不失去受教育机会。

三、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充足的教育投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学校办学的刀刃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县补部分应按时到位;乡镇也要设法筹资,为农村学校处理债务,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等有利时机,积极跑动,向上争取资金,做大做强农村教育资源,从整体上、面上达到标准化,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校校通”工程,发挥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孩子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享一片蓝天的平等与温暖。同时,农村学校自身要倡导勤俭办学精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化解学校债务。

四、加强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要以转变观念为核心,以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师资培训经费,落实多种培训措施,面向农村教师有计划地实施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业务指导,全面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二是校际结对帮扶,组织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帮扶弱校”送教下乡活动,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农村学校示教,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干、教师可以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让城乡学校校校联姻,通过联合举办教研活动、面授指导、教学示范等形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

三是教师合理流动。加强对教师统筹管理和资源的统一调控,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师交流制度,按照因地制宜,政策引导,城乡统筹的原则,把推进教师交流与核岗定编相结合,推进教师队伍由城镇向农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的合理流动。对年龄偏大教师可实行提前离岗办法,促进教师队伍更新,逐步解决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四是完善配套措施。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充分活力的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推行乡镇完小校长公选制,为农村学校选好领头羊;招聘人才时,对农村缺编学校优先考虑,缓解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鼓励农村教师在县城买房,对购房教师按标准给予补贴;评先评优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努力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工作机制和工作环境。通过以上各种措施,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推动教师为师为范、正风正纪,努力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重视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应面向农村的“生活世界”,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作为农村普通初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应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和有关的应用技术的教育。各级成人学校要大力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被征地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参训数量和质量,促进“三农”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推荐访问:均衡 农村教育 进程 推进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