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时间:2022-02-12 15:11:26 浏览量: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

    其二,统计工作本身因素。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工作队伍不稳定,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低,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

    其三,统计客观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部门分工不协调带来的重复统计,经济法规配套程度低带来的人为干扰、有意造假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的行为等等。

    二、现阶段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在核算方法上开始跟国际接轨,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定期评估制度,每年一次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应该肯定,统计数据的质量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统计数据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据主观失真。从当前数据质量的总体状况看,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是基本可靠的。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局部地方的一些基层统计数据确实存在严重不实的问题,有些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如有的基层干部为突出政绩,谋求升迁,采取虚报数据或想当然估算数据上报。这些情况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发生质疑。归结起来,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有:一是统计工作缺乏准确的依据,反映在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填报人员更换频繁,台帐、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二是各级统计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执法,被调查者的隐私缺乏严格的法律保障,这些导致被调查者提供虚假数据。三是统计部门地位不高,行政领导对数据进行干预,使得数据失去真实性。四是对统计过程缺乏制约与监督。

    2.数据适用性不强。导致统计数据适用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工作中未能使用确定的统计指标,在短期内保持稳定或者在没有充足的理由的情况下随意变更统计指标,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完整和数据的衔接。二是统计方法、指标含义、口径上不统一,或者指标含义模棱两可,未能或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界定,致使使用者无法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难以实现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可比性,或者有可能由于对指标的误解而滥用数据。

    三、新形势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的时期和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的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2.加强统计法制工作,依法统计。使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是保障统计数据客观真实性的法律基础。一是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国家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对于重要统计数据要有一套严格的发布政策,要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的干扰,确保国家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保证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信息。二是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3.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完成任务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4.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5.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经费问题和改善基层统计组织的工作条件,提高先进统计设施在基层统计部门中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可以考虑建立部分数据的有偿使用机制,帮助筹措更多的资金来更好地收集数据,以维持统计基层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帮助统计机构建立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对数据的搜集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另一方面,要着手培养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推荐访问:统计数据 新形势下 提高 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