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郝丽娟,綦中跃)

时间:2022-02-19 15:24:42 浏览量: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增强各级水管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 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 4637( 2007) 02- 0034- 0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是指人为或者自然灾害引起,使污染物进入河流湖库等水体, 导致水体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使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事故。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 生产活动活跃,经济高速发展, 同时也带来许多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频频发生是其中的一方面。2005年11 月, 松花江发生苯污染; 2006 年6 月, 山西、河北的大沙河发生煤焦油泄漏污染; 2006 年3 月发生在密云水库流域内的2 起煤焦油泄漏污染和铁矿尾矿污染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水污染事故, 增强各级水管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 对保证供水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水务现代化管理水平, 支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污染事故信息渠道不畅

在水污染事故中, 必须做到第一时间发现, 第一时间处置。这样才能保证污染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导致水污染事故信息渠道不畅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排污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 排放污染物超过正常排放量,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 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通报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 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然而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后, 肇事者常常不愿承担污染造成的后果, 刻意隐瞒污染事实或逃离事故现场, 从而延误了处理污染事故时机。

(2)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认识不足。

事故被当地居民发现后, 认识不到污染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直到影响了正常生活才报告污染情况。污染情况报告到相关部门后, 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而拖延逐级上报或处置时间的情况。

(3) 水质监测站点设置不足。

江河湖库中, 有一部分的水质站与水文站设置一致, 这对于通过水文站测流断面掌握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总量是可取的, 便于量、质同步监测, 也有相当一部分水文站不设水质监测站, 尤其在北方的山区河道, 上下游水文站相距几十、甚至上百公里, 极有可能造成百公里以上河道没有水质监测点。山区人口少,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本地污水废水排放相对较少, 但不排除过路车辆装载物泄漏造成的水污染。

(4) 水文职工缺乏水质知识培训。

水文测站职工工作在水边, 有发现水污染事故的条件, 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 对水污染事故的敏感性认识不足,且水文站无监测设备, 仅凭感官很难判断水污染事故影响程度。

1.2 事故处置不及时

目前, 大部分单位都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预案,但预案的执行仍有很大的限制条件。

(1) 不能快速准确判断污染性质。

要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进行处置, 必须快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 这就要有相应的仪器设备。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大多数是油类、危险性化学物品, 成分复杂, 种类繁多, 而目前各级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大多数只能分析“五毒”、“三氮”、“八大离子”等常规项目, 不能满足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要求。

(2) 应急物资不足, 无法尽快处置。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多样性。水体污染物不同, 所需的处置方案及应急物资都有很大不同。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 必须时刻备好相应物资, 并在其超过保存期限后及时更新。大量储备各种物资和设备并使之随时处于战备状态需要人力和资金。

2 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建议

近年不断发生的水污染突发性事件, 已经从不同的视角给了我们许多严峻的警示, 因此必须加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

(1) 加强广大群众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教育,增加水污染认识。

发动社会力量, 让人们都意识到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及水污染事件的严重性, 形成社会性的监控网, 当事故发生后, 才有可能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2) 树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 建立应急体制。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要把防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纳入日常工作体系,纳入水行政管理之中。

(3) 建立联动机制, 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

建立应对城市水源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完善省市间、区县间、部门间、上下游间突发事件通报制度,畅通信息渠道, 实行部门联动、辖区联动、城乡联动、上下游联动、跨省区联动, 做到信息互动、物资联动、抢险队伍联动, 充分利用资源, 才能切实保障应急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和安全解决。

(4) 编制切实可行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现场处理而制定的一项应急反应计划, 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 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 有序地实施现场监测, 包括水量、水质同步监测。要根据污染源影响程度和范围、水量条件、河道条件、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事故排放情况、监测能力和条件来制定应急方案。

(5) 成立快速反应队伍并加强演练。

首先要配置快速反应的流动监测车、船及便携式监测分析仪器, 提高监测能力, 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迅速投入监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判断, 提供及时、准确的污染动态数据, 为决策及善后处理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其次, 建立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 配备相应完善的抢险防护设备, 定期组织实战演练, 一旦接到水污染事故报告, 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实施应急措施。

(6) 分析研究稀释自净规律。

水文部门已有几十年的水量、水质监测资料, 可以根据河段水文特点,分析研究稀释自净规律, 建立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特别要加强对城市河段的研究, 因为水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在城市河段的上游, 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都会构成严重威胁。要开发、推广作为饮用水源的主要江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模拟污染团沿河的迁移扩散过程, 计算各个河段的污染浓度, 模拟为减轻污染沿河水库、闸门的调度方案和其他措施效果, 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和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应急指挥数据库, 包括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数据、水文数据、专家数据、救援物资数据、危险品仓库数据等。开发和推广重要、重点河段实施在线水质监测技术和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

(7) 建立各河段污染源档案。

各级水环境监测中心要对所辖范围内的污染源做到心中有数, 对每个污染源都建档立案, 搞清楚各个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排放规律、排放量。对影响较大的污染源, 根据河道情况、周边环境和经济发展, 进行污染事故风险分析。

(8) 加强水质监测人员和水文测站职工的培训。

水资源是量和质的统一, 不可或缺。对一条河流, 排放相同的污染物量, 水量不同, 污染物的浓度就不同, 也就是说应该控制的污染物总量不同。相同的水量, 入河污染物的差异决定了水质状况的不同, 因此应树立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理念。要对水文职工加强水污染事故敏感性和一旦发生水污染事故时采样代表性的培训。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而且对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严重时将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积极防范, 提高应急指挥的快速性、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决策水平, 也是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作者简介: 郝丽娟( 1970 — ) , 女, 高级工程师。

来源:《北京水务》2007.2

    

推荐访问:突发性 水污染 应对 事故 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