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开拓我国农村市场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15 15:07:35 浏览量: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文章针对如何开拓农村市场,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并对农村市场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市场;中国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1—0040—03

我国8亿农业人口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市场是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据测算,如果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值就可增加约120个亿,可使GDP增长0.14个百分点。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从而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因此,剖析农村市场的消费现状,探讨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农村市场的发展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升级的形势下,经济发展将逐步由出口推动转向内需拉动,尤其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因此,在千方百计为城镇消费升级营造良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同时,开发农村市场成为时髦的热点话题,商务部为此出台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然而,目前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步履唯艰、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接受的事实。
1 开拓农村市场的重大意义
1.1 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基本上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经济发展不仅受资源要素的约束,还要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需求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目前,我国乡村人口数量全国总人口的59.47%,但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5%。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只是城市居民的29.84%。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要增加农民消费,就必须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1.2 开拓农村市场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手段

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村市场的发展,使农民群众直接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1.3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是企业求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很多商品的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产品积压,库存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市场容量巨大的农村市场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的较好选择。
2 农村市场的现状

农村市场8亿左右人口,有2.38亿个家庭,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的收入每年不断增加,具有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能力。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253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每年平均递增7.6%,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5.2%。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基本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新格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交易由过去的传统集市贸易扩展到专业批发、“订单”购销等现代方式,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开始走向农村市场。但同时,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自1995年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都在下降,但由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下降速度大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速度,使1995~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同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到了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开始低于同时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而正是由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连续多年的大幅度下降,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增幅减缓,从而导致农村有效需求不足。
3 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

农村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事实上农村市场的有效开拓多年来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除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外,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突出地体现在农民不敢消费、不能消费、不会消费三方面。
3.1 农村保障体系缺失,消费预期不明,农民不敢消费

一定程度上讲,农村养老还是靠子女、靠土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或者说承包田,就是目前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障。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构建农村社保体系作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全面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些省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农村全面低保,出台了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保障政策,等等。但这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目前农村仅有的一些保障制度所达到的水平也根本不能与城镇居民的保障水平相比,其中突出地体现在保障面窄、保障水平过低两个方面,与农民的期望值存在着很大差距。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全,迫使农民不敢消费,而必须为自己的养老、医疗、教育和其他无法预期的消费做好准备。
3.2 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民不能消费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消费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体现在:①农村小店“散、乱、差、小”。目前以个体兼营为主要特色的农村小店分布随意散乱而缺乏合理规划,经营环境差而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经营面积普遍偏小、品种单一。②农村市场简陋。有的市场以路为市、以棚为市,有的还是较为原始的赶集式市场,有的没有专职的市场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粗放,加之利益追求与道德约束的下降,致使部分农村市场,掺杂使假花样翻新,假冒伪劣和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③市场主体不明。过去在农村流通业中处于主体地位的供销、物资、商业等国有流通企业目前在农村已不成体系,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现代大型商贸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也不愿过多地进入农村领域。④商品售后服务网络不全。目前的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和维修等都是以城区为界,农村居民购买大件商品享受不到此类服务,尤其是产品质量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他们要跑到城里维修或退换。
3.3 消费观念陈旧,农民不会消费

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和弱质农业土壤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消费观念,加之农民自身缺乏相应的商品和消费知识,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消费行为上显得比城市居民谨慎,许多农民面对快速变革的现代社会出现了不会消费的问题。体现在:①过奢过俭同时存在。许多农民至今还保留着“盖房、娶亲、过年”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②只讲吃饱穿暖,不讲生活享受。当前农村总体上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农民对生活的要求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次上。③消费讲价不求质。“只求价而不求质,只求有而不求好”是当前农村较为普遍的消费心理,而对商品最重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他们局限于直观感觉。
4 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
4.1 打破二元经济,建立城乡一体化

中国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导致城乡的分割,使农村长期处在一种落后的状态。严格的户籍制度,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在自我发展道路上的可供选择空间十分地狭小,而城市居民如同中国特权阶层,享受着国家的各种福利及社会保障,处于一种十分有利的地位。这种经济模式,压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也难以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因此打破二元经济结构,使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是启动我国农村市场的关键。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①必须改革严格的户籍制度,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只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都可以向城市有序流动。②加快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成为主要内容,在坚持土地承包长期稳定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承包、租赁、转让等),使土地适当向种植和养殖专业大户集中,提高土地的规模度和劳动生产率;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必须要有较大的发展。我国的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和载体,实现一次创业至关重要。④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措施。
4.2 建立增收长效机制,提升农村购买力
4.2.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优质产品比重。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2.2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自身积累能力,拓宽农户增收新领域。
4.2.3 引导和帮助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开辟新的就业和增收途径。农民非农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外出打工收入、乡镇企业工资收入和农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等,这些都与非农产业发展直接相关。非农产业发展了,农民可以找到稳定的就业载体。
4.2.4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强农民消费信心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最主要的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和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的用水、供电、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售后服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强农民消费信心,促进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销售和普及。
4.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城镇,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在农村,仅有一些零散的,针对某些特殊对象的救济救灾工作;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是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而不敢轻易去消费,由于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的救助,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改革、有效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建立由国家、集体、农民三方负担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并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推进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村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接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同时,面向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创办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以保障农村居民正常生活的需要。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防止或减少出现“因病致穷或因病返穷”现象。
4.5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疏通流通渠道,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风险

对农民来说,“卖”比“买”更重要,只有把农产品卖出去,手中有了钱,才谈得上消费。建设农村市场体系,要充分考虑农村市场“买卖结合”的特点,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业态新颖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和品种齐全价格实惠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风险,真正使农民卖得出、购得进、用得上。多种途径推进新型流通组织和业态形式的发展,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和全社会投资主体采取多种投资方式,促进连锁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和以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折扣店、品牌专卖店及专业店等为代表的各类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加大商业流通设施的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特别是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流通主体向小城镇和新兴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逐步替代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成为农村市场工业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4.6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需求空间

据调查,1个城市人口的消费等于4个农村人口的消费之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纯收入。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城镇人口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就意味着将从农村转移近1.8亿人口,按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经济总规模不会受影响。这样农村劳动生产率就会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小城镇建设对于农村市场和消费环境的总体改善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建设是适合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适应我国的国情,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种效应。同时应看到,市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谁争得市场,谁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国农村商机无限,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市场必将成为中、外商家激烈争夺的主阵地。启动和开拓农村市场,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进军农村市场,必将会使企业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体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6,(5).)]
[2]张颖林.浅析我国农村市场的开拓[J].陕西农业科学,2006,(4).
[3]郑俊寿.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4]王晶.中国农村市场开拓的主要途径与措施[J].消费导刊,2008,(9).

推荐访问:农村市场 开拓 对策研究 我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