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正文

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必须走开拓内涵之路

时间:2021-11-30 21:50:49 浏览量:

    党建示范点内涵的先进性是示范点本质要求、时代特征、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是示范点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示范点创建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内涵的发展,然后才是精心外化。开拓内涵,就是要挖掘党建示范点内部潜力,发挥系统效应,使现有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发挥更大的功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党建示范点创建的新内涵,创建出具有新时代先进性特点的示范点,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命题。
一、创建内燃点:着力激活内力
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外力推动是辅,内力启动才是关键,内力是示范点永葆先进性的的根本、是源泉。

1、构建和谐的“两委”关系。党建示范点的先进性首先必须是领导班子的先进性,和谐的“两委”关系是示范点内力激发的基础。村民自治制度的全面实施导致了农村村级权力结构的变化,在一些村出现了支委、村委“两张皮”的现象。两委矛盾不解决,不仅使党建示范点的创建难以顺利实施,而且也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党支部过度行政化和村委会过度民主化是两委矛盾形成的重要成因。解决两者的矛盾关键在于村党支部的领导如何实现领导方式转化的问题,这首先要在制度上加以解决,应该在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框架内,保持两委会各自适度的独立性,划出明确的权力边界和职责范围,并充分发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主体作用,协调两委关系,从而既保证党支部的领导权威、政治方向,又实现村委会在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两者形成良性的互动格局。另外,良好的乡镇治理结构和方式也能够为两委关系的良性发展和村民自治的完善提供有利的外在政治环境,因此必须将乡镇治理结构和方式的改革和制度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2、构建透明的运行体制。2003年春季,中国发生了“非典”,当时,真实信息的缺失,一度几乎使局面失控。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果断进行人事调整,要求全面真实地公布有关信息,经过各方努力,终于迅速控制了非典蔓延。“非典”给全国人民上了一课,也给我们上了一课。“非典”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其中的一点,就是透明的运行体制是信息交流和人际信息传递必不可少的平台。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很多问题之所以存在“难”与“热”,根本原因还在示范点创建在运行体制上的不透明,往往使工作陷入困境。一方面,普通党员和群众对示范点创建的内容和目标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有的甚至难以在短期内认同这一做法。另一方面,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导致示范点在创建过程中某些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使创建评估缺少依据,创建效果难以认定。构建透明的运行体制是党建示范点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运行体制透明的精髓在于集中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营造一种宽松、主动、广泛的创建氛围。使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在党员、群众监督下进行,让党员和群众具有知情权。怎么创、创到了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也要让党员和群众知情。最关键的是这种透明体制的建立是主动的,而不是在党员和群众要求之后。只有建立了透明的运行体制,才能在示范点创建过程中营造党组织、党员、群众之间的对话、沟通、协调和协作机制。

3、构建广泛的参与机制。目前,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很大程度上是在各级组织部门的主导下、通过不断增加帮扶力度来推动,即使创建框架已基本搭建好以后,组织部门的“手”也不能松,否则就有滑坡的危险。这种组织部门主导式的创建模式极易出现“水里不急,岸上急”的现象。示范点的创建实际上就是党员和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全面参与,示范点的先进性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政治参与机制,它有利于拓展党员和群众表达自己意愿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从而将党员和群众的政治参与成功导入国家法制和政策法规的有机整合之中,为缓解和避免农村各种矛盾,特别是干群矛盾,提供了一个制度化途径和机制。因此,党员和群众才应该是创建的主体,只有动员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示范点创建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才能确保示范点的先进性,才能不断增强示范点创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创建着力点:突出能力建设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任。村干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建示范点先进性与否、创建的成败,关系到农村改革开放的进程,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改革村干部选任方式。在村干部的选任机制上,我们曾尝试过强村支书跨村任职、机关干部下村任职、支委成员竞选任职等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要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定本村任职”的框框的束缚,坚持多渠道选人,通过把好村干部进口关来解决村干部能力建设的问题,按依法、民主和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竞争原则,把好入口关,选好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村干部选任机制。

2、建立完善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村干部长期处于工作一线,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和放松学习,在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普遍存在着自觉性不强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上,过去采用较多的是短期办班、以会代训等方式方法,这些办法对于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政策、知识水平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时间较短,比较零散,随意性大,往往是“雨过地皮湿”,收效不明显。同时山区的农村干部基本上都有的“四多四少”现象,即懂粮食生产的多,懂多种经营的少;懂农业的多,懂二、三产业的少;懂生产领域的多,懂流通环节的少;懂传统生产技术的多,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少。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包括强化岗位素质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学历培训等。鼓励村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使村干部的素质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二是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发村干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如选优汰劣制,注重从先进村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村干部则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制度,通过量化标准,严格考核,把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确保实绩大的村干部收入也高,以奖优罚劣;建立村干部退休退职生活保障金制度,以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完善各项激励制度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想干事、能干事、也会干事的工作局面。

3、建立择优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制度。后备干部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努力适应形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做到对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尤为重要。当前应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建立推优荐贤的科学选拔机制,要提高优秀人才参与“公选”竞争的积极性,同时各级组织部门也要把优秀人才尽量吸引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培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培养目的、目标,因材施教,增强培养针对性。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要求,动态监管,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后备干部本人,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及时对后备干部进行帮助教育,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进一步促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完善培养制度。定期进行各类法律、法规和实用致富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走上村级领导岗位顺利开展工作夯实基础。

三、创建支撑点:注重制度规范

制度为党建示范点创建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党建示范点开拓内涵的的支撑点。如何完善制度设计与管理,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示范点制度设计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示范点本身先进性的进程和方向。但是示范点制度的设计又有别于一般行政制度的设计理念,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特殊的人文环境、村干部、党员的特殊身份地位从发,不仅要考虑经济现状、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还要从管理者、施予对象的特殊性等多个角度考虑。

1、内部性与外部性并存。一位叫汉斯的德国人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一天他驾车外出办事,由于疏忽忘记锁车就离开了。等他办事回来,才发现他的车旁守着三、四个警察,原来有位女士发现他的车未锁,就马上报了警。警察批评汉斯并要求罚款,理由是他的疏忽可能会引诱别人犯罪,从而对社会治安及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在此我不去评论德国人令人困惑的思维方式,但是可以看出西方的一种观点:犯罪有时并不应仅仅归咎于犯罪者本人,如果留有让人有机可乘的漏洞,那么受害者本人或者制度设计者也难辞其咎。在示范点创建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暴露出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其主要责任有制度执行过程中内部缺位的原因,也有制度设计者外部本位的使然。使得制度本身在发生及其运行中,表现出了内部性与外部性的差异。正是这种内部性与外部性的差异,导致了制度在实施时制度制定者、实施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区间分隔。示范点创建制度要加强制定者、实施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才能避免实施过程制度打折扣甚至难以实施的尴尬,达到制度的内部性与外部性并存。

2、刚性与柔性并济。目前,在一些制度设计上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更多地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便于管理,很少考虑占有绝对数量的管理对象,方便人们的遵循。另一个缺陷在制度设计上往往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或单纯肯定或单纯否定。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诞生的制度最终会引起种种争议,甚至让一些人采取抵触情绪,实行起来遇到种种障碍,甚至导致不断的争议和制度的改来改去,付出很大成本。说白了,就是制度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村干部身份的双重性,工作的流动性,和居住的分散性决定了其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组织上应以引导式、教育式、启发式和示范式为辅。现代制度的发展,对人格的推崇,对秩序的尊重,使得刚性与柔性铸成了制度执行权的两面性。只有柔中带刚、刚柔并济,达到刚性与柔性相互支持的统一,使两者具备更好的包容性、针对性,示范点制度执行才能步入理性的轨道,真正体现示范点的先进性。

3、实在性与程序性并重。2003年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主持人招待会,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通报了公安部即将陆续实行的30条便民利民措施。新公布的30条便民措施,涉及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户籍、交通、出入境、消防等四方面内容。有很多微小的改动,改动虽小,但是会让老百姓感觉到心里一热,很感动。比如,如果残疾人左腿有轻度残疾不影响他开车的话,残疾人也可以开车,新车用电脑选车牌号码可以选两次,虽然只增加了一次,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制度越来越人性化,是制度在适应人,而不是要求人去适应制度。农民最讲实在,他不会在乎制度程序设计的有多么完美,也不会在字里行间去咬文嚼字给你“挑刺”,他最在意的是这项制度的实施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方便和好处。因此,示范点创建制度的设计,在确保必要的程序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制度的实用性,以“实”为切入点,以“实”为展开点,以“实”为落脚点,除了要让干部和群众知道应该怎么做,还应告诉干部和群众可以怎么做,甚至知道做好以后有什么好处。

推荐访问:之路 党建 农村基层 内涵 示范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