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爨文化与陆良文明的关系

时间:2021-12-27 15:17:49 浏览量:


摘要:陆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居住;商周时,有部落和村庄;周末,楚将庄嶠入滇,陆良始与内地产生政治联系;蜀汉时,爨氏入迁,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爨文化,带来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了陆良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举世瞩目的《爨龙颜碑》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爨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价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陆良的文明发展。但爨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出它某些局限方面。陆良曾一度掀起了一股研究“爨学”热,当今,继承和发扬陆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作为爨氏后人,责无旁贷!
关键词:爨文化;形成;发展;内容;价值;影响;局限
“爨文化”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曾有许多专家学者为研究“爨学”付出辛勤的汗水。陆良做为爨文化的发源地、《爨龙颜碑》的出土地,受爨文化的熏陶,曾出现了一批研究“爨学”的学者、专家,仿爨碑的爨体书法家、艺术家,对爨文化继承和发扬起到重要作用。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青少年对爨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甚至连同乐广场中央的爨龙颜将军的雕塑,知其名者的也廖廖无几。所以,发掘和弘扬爨文化对继承和发扬民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追寻爨氏起源和发展,爨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蕴含的价值,爨文化对陆良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探寻该文化中的某些局限方面,从而发掘爨文化的民族历史价值,书法价值等。让爨文化在陆良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

一、“爨”的形成和发展

爨氏本中原南迁汉民,《爨龙颜碑》称爨氏为班氏后人,到东汉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他们的姓氏,即“采邑于爨,因氏族焉”①。到蜀汉时为南中大姓,然后“迁运庸蜀,流薄南入”②,落籍于滇。东晋成帝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独霸宁州,其家族分统各地,至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南诏灭爨的400余年内,爨氏以刺史、太守、都督等各种封号名义统治南中。由于当时中原王朝的衰落或国家的分裂,朝廷无力经营南中,使爨氏形成“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称雄局面。自爨氏得势后,南中所有居民均受其统治,爨氏与当地夷民不断的融合,被称为爨人或爨蛮,所居区域称为爨地。唐初,爨蛮从地域上分为东西两部,称为西爨白蛮,东爨乌蛮。云大方国瑜教授认为,西爨即今滇池区域,东爨即今滇东北区域。唐天宝七年,南诏兴师灭爨,西爨白蛮被南诏以武力迁往滇西。“东爨乌蛮以言语不通,多散林谷,故不得徙……乌蛮种稍稍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与南诏世为婚姻之家”③。自南诏历大理至元代,西爨白蛮称白爨,后演变为今日的白族;东爨乌蛮称黑爨,后演变为今日的彝族。

二、爨文化的内容

爨文化是西南古代各民族,于晋、南北朝时融合为的爨蛮在爨氏统治南中400余年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是爨氏继承了滇人和中原汉族人民的生产和文化等各方面经验,而创造出的复合型的文化。由于西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爨蛮族源不同,因此,爨文化的内容,应包括汉文化、民俗文化、夷文化等。

汉文化是爨文化的主要内容。迁入南中的爨氏带来了中原的汉文化,带来了中原的儒家思想、察举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及文化习俗。《爨龙颜碑》便是典型的汉文化,不论是从碑的形制、文体、铭文、皆与中原汉碑有异地同工之妙。而碑文内容中记载的爨龙颜的一生经历和龙颜逝世后的各方面反映,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中原重视文才、重视教育的思想。

同时,爨氏在发展汉文化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继承了当地原有的民俗文化和夷文化。爨氏的夷化包括爨氏与夷族酋长联姻,接受夷族的巫鬼教,学习夷族的夷经,过夷族的火把节及语言、服饰头饰等的变化。并且,在原有的农耕基础上,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告别了石器、青铜农具的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水平。农业的发达,副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爨区经济的发展,为爨地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

三、爨文化的价值

爨氏400年间创造的爨文化,推动了整个西南地区的全面发展。陆良作为爨文化的发源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受到爨文化影响,加快了陆良发展,体现了爨文化在陆良历史长河中的巨大价值。

(一)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联系,取得王朝支持。陆良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居住;商周时期,有部落和村庄;但由于陆良地处边远,可称为蛮荒之地。由酋长或鬼主统领,各种条件差,文明程度低,当地居民靠简单的农业维持生活,是一种文明程度极低的原始生活。自楚庄蹻入滇,始与内地产生政治联系;西汉时始建县,置“同劳县”;直到爨氏统治南中时,“乡望标于四姓,貌冠显于上京”④,陆良与内地的联系才日益紧密。中原王朝的支持,将更有利于爨地的发展。

(二)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南中发达的社会经济才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文化。《蛮书》上曾有记载“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唐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寥寥数语,勾勒了爨地城乡的繁荣景象和发达的农牧业。云南的原始农业有悠久的历史。汉武帝在西南置郡县,同时在西南地区屯垦,中原汉民的南迁,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随之传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同时,带来了粮食作物、蔬菜的品种和种植经验,发展了织染业、制盐业、酿酒业、制铁业。带动了商业的繁荣,进而促进了交通的发达,城市的兴起,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向前发展。

(三)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爨地居民族源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文化差异大,崇尚巫鬼神教,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自爨氏入迁,带来了中原文化,最为典型的便是中原儒家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重视学习,并形成通过学识登上政治舞台的文人入仕的道路,使整个民族都重文。另外,带来了中原的文字、书法、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在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才形成辉煌灿烂的爨文化。

(四)《爨龙颜碑》的价值。《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俗称《大爨碑》或“大爨”,是爨氏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此碑立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现存陆良薛官堡。1961年3月4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主要表现为:1、历史价值。《爨龙颜碑》碑文记述了爨氏渊源和进入云南的经过及与汉民族的关系,龙颜祖孙三代人的仕历,重点突出了龙颜的为人和政绩,最后叙述龙颜逝世后,各方面的反映。同时,涉及了爨氏官职的世袭、爨氏奉中原王朝正朔、爨氏重文、同乐为爨氏故里等历史问题。2、书法价值。古人云:“登岳者须凌绝顶,学书者当习魏晋”。《爨龙颜碑》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尤其是雄强茂美的书法,颇受历代书法家所赞赏。康有为称其为“隶楷极则”,“古今正书第一”,评为“神品第一”。范铸铭称其和《崇高灵庙碑》为“书家鼻祖”,是研究汉字书法演变的珍贵资料。3、文学艺术价值。《爨龙颜碑》六朝风味极浓,是典型的骈体文。在语句方面,是骈偶和“四六”;在语言方面,平仄相对,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在用词方面,讲求用典和词藻的华丽,体现六朝骈体文特点。并且,《爨龙颜碑》又是典型的墓志铭文,从中又可学到墓志铭文的写法。4、古代文化常识。《爨龙颜碑》还涉及古代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年号、礼俗等方面的常识。

四、爨文化对陆良的影响

蜀汉爨氏入迁与当地民族文化相融合,开创了爨文化。历晋、南北朝、隋、唐天宝年间,源渊流长,使陆良由原来的荒凉的、信奉巫鬼神教、经济水平低下的同乐县焕然一新,加强了与中原的联系,当地民族有了正统的主流儒家思想,经济水平大大提高,文明程度大大加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政治统治。爨氏确立了陆良在中原王朝的地位,由当地的土官父子相承世袭统治,但奉中原王朝正朔。陆良自西汉设同劳县,属益州郡,为陆良建县之始;西晋改同劳县为同乐县;唐天宝七年,改同乐县为夔鹿弄川;元十三年设陆梁州;明设“六凉卫”;明洪武二十二年,改陆梁为六凉(也写陆凉);明弘治七年,陆凉州增设流官知州,将父子相承的土官世袭制改为与届期更换的流官共同治理,实现了陆良改土归流的第一步;明万历中,因土官知州犯罪被发配边疆,并废除其世袭官职,州治全归流官管理,变成了完全的改土归流;清康熙八年,裁陆凉卫归陆凉州,屯粮由平西王吴三桂委派官员发放;民国二年,陆凉州改为陆凉县,本年又更名为“陆良县”;民国17年,陆良由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任县长,民国19年,建立中共陆良中心县委;民国37年,中共陆良县委正式建立。在此期间,陆良实行流官制。新中国建立以后,陆良实行党中央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由此可以看出,由爨氏实行的官职世袭制,直至明朝才改为与流官共同统治,最后实行流官制,可见其影响深远。同时,自爨氏统治后,陆良与中央的联系日益紧密,爨氏入迁开先河后,明又设“六凉卫”从内地迁徙大量汉族军民屯垦,促进县境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每一次的政治变革,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思想和教育。爨氏入迁前,陆良信奉巫鬼神教,大部落有大鬼主,小部落有小鬼主,有病不识医药,惟用男巫,事无巨细,全以鸡骨占吉凶。自爨氏统治后,带来了中原儒家思想。从《爨龙颜碑》的主人龙颜身上可见当时儒家思想的典型,龙颜操守高尚,性格温良谦退,学识不凡,州官敬仰他的品德,聘请做主簿,但他不肯就任,而是通过举荐,即当时的察举制度,凭学识登上政治舞台。先举秀才,历别驾、郡太守,后跻身刺史之位,走文人入仕的道路。他德高望重,名著誉广,“民歌其德,士咏其风”⑤,可以说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样板。从龙颜身上,可以推测当时爨地人民的大兴儒学、重视文才、重视教育的社会风貌。这一思想,在之后的陆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并愈演愈烈。

陆良做为爨文化的发祥地,在爨氏统治的时期,便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元朝赛典赤治滇,在云南建孔庙、兴儒学。但陆良正式设学却较晚,明嘉靖年间,始建“学宫”,兴庙学、设卫学;清康熙八年,改卫学为州学;雍正十三年,设义学10馆,其后发展为40馆,私塾32所;嘉庆至光绪年间,设书院3所,创高等小学堂1所;抗战时期,创2所中学;民国期间,教育发展不大;“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更受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群众办学蓬勃发展,出现了求知求学的热潮。如今的陆良,可以说是受爨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民众求知求学的热浪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女上学是陆良人民最普遍的思想,求学改变命运,更是许多农村家庭子女跳出农门的首要选择。爨文化思想时至今日,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陆良人民。龙颜将军仍是陆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所以,他才屹立在陆良县城中心—同乐广场的中央,让陆良人民世代瞻仰。

(三)经济。据有关文献记载,爨氏统治时期的爨地,经济繁荣,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其土有稻、麦、粟、豆,收获与中夏同”⑥;蔬菜有“葱、韭、蒜、菁”;水果有“桃、梅、李、柰”;纺织有“丝麻蚕织”;畜禽有“牛、马、羊、鸡、犬”。显然,爨地处于和中原同等的自然经济状态。另外,还有铁制业、煮盐业、酿酒业、织染业等手工业的发展和与此相适应的商业、交通、城市、村落的发展。尽管在唐南诏灭爨后,西爨二十万余户被迫迁走,但事实上并未能迁走所有人户,再加上爨氏统治时期,必然把先进的生产经验推广全州。所以,爨氏所继承的滇人和中原汉民族的生产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经验,在爨地流传下来。陆良做为爨氏故里,自然也受其影响。

时至今日,陆良仍是一个农业县。大宗农作物为粮、烟、油、桑、果等,农村经济由自给或半自给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近年成为全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省烤烟生产基地县之一。产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缫丝、织绸生产迅速,三色被面填补了全省的空白,成为全省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另外,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明清时期,只有一些手工作坊,“五四”运动后,私营工业有所发展,开办了一些染织、针织、皮革等手工厂。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银河纸业的凸板纸被评为省优产品;机械厂生产的曲轴,1983年被国家机械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远销海外。龙海化工、水泥厂等企业也日益壮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日益兴旺发达,城镇面貌大大改观,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国家方针,但也离不开当年爨氏统治时期的经济基础。目前,陆良农产品的种类、工业类型等许多方面都基本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当年爨地经济。没有当年爨地经济的繁荣做为基础,陆良经济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

(四)民俗。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爨氏统治时期,带来了中原汉文化,但同时他们仍尊重和保留了原有民族的习俗。元、明、清时期的“罗罗”便是“乌蛮”后裔,他们长期保留了“乌蛮”的习俗。据历史推测,陆良现有的彝族便是当年“乌蛮”后裔,仍被当地人称为“罗罗”。他们的服饰,特别是老人的服饰,基本上与资料记载的“女辫发盘于头,皂布缠之”相同。此外在语言、过火把节、取名、丧葬、嫁娶、祭祀、歌舞等都反映了“罗罗”继承了乌蛮的民俗文化。

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名胜的陆良彩色沙林,再现了部分爨氏统治时期的风貌和历史。整个景区以“爨”为主题,反映民族团结的思想。到达彩色沙林,首先进入“南蛮乾门”,便可看到的是路两边刻的图文并茂的60块石碑和大型“文房四宝”。跨进“爨府玄门”,展现在眼前的是驰名中外的巨型爨史浮雕。爨氏浮雕以《爨龙颜碑》为历史依据,讲述了陆良远古的一个历史故事,由原始部落、孔雀梦、“爨”的产生、出征南蛮、战争与结盟、爨神的诞生、爨的兴盛、爨民族矛盾、爨民族的迁移九部分组成。另外,还有爨氏牛角鼓,铜斧、铜铃、铜鼓等文物;有景点“群雄集会”、“爨王塔”、“鬼主柱”(柱上刻《云南民族地方史》记载的孟获七十二鬼主的头像),“战马坡”、“惊马石”、“盘蛇谷”、“爨王出征”、“爨女望夫”等。这些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造型,让人追忆几千年发生在这里的刀光剑影、人世沧桑,同时,也是陆良历史文化的见证。

(五)其它影响。陆良被称为“爨乡”,陆良文联有刊物《爨乡》、《爨乡风采》;还有杰出书法家张子玉的爨体书法《张子玉墨迹》 ;李自华的书法篆刻。另外,“爨”已成为陆良文化的一个品牌。有巍峨耸立、英姿飒爽、屹立在同乐广场喷泉中央的爨龙颜将军雕塑;有风景优美,舒适宜人的住宅小区“爨园”;有建筑恢宏,极富人文色彩的爨文化步行街;更有陆良文艺节目不可缺少的爨氏古舞……由于《爨龙颜碑》的影响,陆良曾兴起一股书法热,并涌现出一批爨体书法家张子玉、资长寿等。并且,当今陆良的碑从石料、形制到内容也基本仿照《爨龙颜碑》。它的拓本甚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如今保存在学河公园内的《爨龙颜碑》拓本,基本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致使许多人将之误认为原碑。

五、爨文化的局限

爨氏在400年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爨文化,但为什么一个如此强大的姓氏会在唐朝被灭亡,导致民族的大量迁移,20多万户人家流离失所,甚至后世连姓也改为“寸”。这有历史的原因,国家统一、中原王朝的强盛。但也有主观的失误,同时也体现出爨文化本身的局限,并在后代也有所表现。

(一)争权夺利,不顾大局的农民意识。爨氏的灭亡,因爨氏首领争权夺利而导致内部不和,自相残杀,“诸爨豪乱”,最终造成南诏灭爨。正如有资料称:“嗟呼!爨氏不亡于中朝之大兵,而亡于同种之姻娅;不亡于兵之外至,而亡于骨肉之相残”⑦。无独有偶,爨氏的灭亡,让人联想到明清之际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很大程度上由于内部的自相残杀,导致势力分离,从而削弱了自身力量。这种文化的局限,反映在当今的陆良即表现为:在陆良县城内,很少有陆良人能在本地将生意做大,在某些方面,也缺少合作精神,并时有合作伙伴之间为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或因合同纠纷而诉诸法庭的事件发生;而在外,却有不少陆良人通过奋斗和与人合作,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或许也体现了陆良长期形成的文化中的优势与局限。

(二)占地为王,常有反心。这种迹象,其实在爨氏统治时期,便有表现,尽管爨氏信奉中原王朝正朔,但却不时表现出反心。隋朝时,爨玩现出反心,隋朝两次征讨。第一次:“南宁夷爨玩来降,拜昆州刺史”⑧,“既而复叛”;隋朝再次征讨,将叛首爨玩带到长安,“文帝诛之,诸子没为奴”。⑨唐王朝为直接控制爨区,在安宁设据点,诸爨合力反抗,杀筑城使者,攻破安宁城。这体现了爨氏不服中原王朝的统治,想立地为王。历史上,也有几次类似事件发生。明洪武二十二年,有酋长刘氏五兄弟筑土堆为寨,反抗明朝政权,被明朝大将沐英举兵讨平;明洪武二十八年,越州土酋阿资叛乱,沐春率军征讨;清顺治二年阿迷州(今开远)土司沙定州叛乱,恰遇大西军入滇,才得以平息;清咸丰八年,旧州回民意欲起义;清咸丰十年,回民起义军与彝族起义年联合,再次起义。从中可以看出,爨文化本身所存在的某些局限。

总之,爨文化这种在各民族共同融合中形成的复合型、区域性文化。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向前迈进。同时,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也不可磨灭的显示出其价值,从方方面面地影响着后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做为爨乡故里的陆良,更是在诸多方面受其影响,陆良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爨文化的深厚底蕴。做为爨氏后人,更应该充分发掘和发扬爨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让爨文化在陆良不断完善和发展。

注释:

①见《爨龙颜碑》拓本

②见《爨龙颜碑》拓本

③内部资料

④见《爨龙颜碑》拓本

⑤见《爨龙颜碑》拓本

⑥内部资料

⑦内部资料

⑧内部资料

⑨内部资料

参考书目:

《陆良县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平建友,《爨文化论丛》,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陈荣禧,《陆良之旅》,云南省曲靖印刷厂印1997年6月印

《云南省陆良彩色沙林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1997年12月

平建友,《陆良风物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底第1版

《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陆良县卷》,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

推荐访问:浅谈 文化与 关系 陆良 文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