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战略上提高统计质量的挑战和新路径

时间:2022-02-12 15:14:24 浏览量:

    党的十七大鲜明的主题,伟大的旗帜引领我们踏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必然呼唤进一步提高统计质量,创新统计工作。

    一、提高统计质量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统计思想方法的挑战。由于我国统计工作的思想方法存在一定片面性,在统计方式和手段上,偏重于大量依靠全面报表法而对抽样调查法重视不够。国家统计局现在基本上还是以全面报表为主体。从根子上看,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的重要职能是为了满足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地为获取宏观统计信息。况且上级统计部门只需设计表格,坐收数据,简单省事,却很少考虑基层统计机构和调查对象的难处。这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客观上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统计体制制度方法上的挑战。我国现行统计体制是一个大而全的体制,抗干扰能力差,尤其一些全局性的数据很容易受到基层干扰,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尽管《统计法》及其统计条例和处罚办法已颁布二十多年。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条块分割,从上到下层层实行目标考核,而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企业或当地政府,监管机制又不健全,上级统计机构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基层基础建设、部门统计难到位。

    (三)统计环境的挑战。一是统计调查对象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为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而虚报统计数据。二是统计用户的挑战。一方面,统计数据公布的内容、时间和程序,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互提供统计资料,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咨询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发布和提供统计资料,沟通和联系用户等均难以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各类经济体和广大社会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统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产品用户和社会公众的感受。统计公信度是统计质量的关键系数,统计工作做得再好,如果统计公信度上不去,统计质量就无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而统计公信度往往受制于社会公众切身体会和主观认知。

    (四)统计工作主体的挑战。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有“统计人”本身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更有受利益思想驱动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还有日益繁重统计任务,基层统计人员士气不高,人力不足,疲于应付等方面的影响。

    (五)统计工作过程的挑战。统计设计是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其次,统计资料整理的影响,数据加工、审核鉴别,它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此外,统计分析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质量。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

    (六)统计工作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由于过去有的地方虚报浮夸,水份至今还没有完全挤干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完全消化,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之风还存在。

    二、提高统计质量体系的新路径
    
    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我省统计实际,我认为要提高统计质量,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统计理念。一是要树立依法行政、在位谋事、不卑不亢的现代公职理念。二是要摒弃盲目求全、机械求准的传统思想,树立大数法则、抽样推算和科学核算的现代统计理念;坚持以搞准统计数据为中心,着力提高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基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切实做到核算数据与专业数据、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数据、局队之间的数据及各级数据之间相互衔接,月报、季报和年报数据合理一致。统计客观反映情况,处于客观的地位,公正、可信,这是有效统计体系的核心价值,实践证明,只要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职能定位的公正平常心和敢为人先的现代竞争理念,提高统计质量就能够不断有新作为,有新发展。三是要探索提高统计质量的新路径,即:“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以监测为重”。具体是:

    (一)“以人为本”。我认为在提高统计质量上有三层含义,体现在第一个层次是政治上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转变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搞好公共服务,真正做到“执统为民”;体现在第二个层次就是对“统计人”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和人尽其才的环境。同是资历贡献相同的人,在党政部门3、5年就是副科待遇,在统计岗位一、二十年依然为科员的现象很多。因此“统计人”要有应得的政治、经济待遇,以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社会地位。日益庞大的统计体系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统计手段使统计工作者必须兼顾工作和学习的双重任务。因此,必须大力建立促使统计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要不断造就出高素质的统计设计管理人员队伍,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统计科研专家队伍,拥有一批博士、硕士、学士和长期从事统计工作并富有实践经验的统计人才。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政府统计要多开展文体活动,联络部门统计和基层统计人员,建立一支灵活的统计调查队伍;体现在第三个层次是业务上,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心统计调查对象,改革完善统计体制、统计方法,建立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科学反映、正确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不仅要反映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关心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效益和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不仅要反映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展示成就,而且要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揭示发展中潜在的问题。要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对就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政府统计系统要有权威性数据库。

    (二)“共建共享”。就是“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让权利与义务平等分配。倡导共建共享统计社会发展观,就是让统计学思想和各种统计数据融入公众、服务公众、让公众分享统计成果,正如韦尔斯所强调的: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按照共建共享思路来提高统计质量,就是要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统计工作。要让社会公众熟悉基本的统计常识。利用动漫画等形式加大统计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统计指标的内涵、原理,明白统计工作是从宏观角度来认识社会的科学,统计数据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绝对精确,只可能处于一定的置信度范围内。这样,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和批评才会更切合实际。要让社会公众看到统计部门的严谨务实。基层基础统计工作一直是统计公信度的“软肋”,主要原因就是老百姓看到其中有许多不规范、不严谨之处,要推行阳光统计,虚心接受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整顿、规范基层基础工作。要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参与统计过程,亲身感受统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严谨务实,让他们觉得统计人员是可亲、可靠、可信的。要证明统计产品的科学性。要尽量将复杂的统计产品通俗化、简明化,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对统计产品的科学性心悦诚服。要坚持以理服人,理直气壮地用客观事实、科学依据来消除人们对于统计的偏见和误解。因此,倡导“共建共享”统计思想,将会从根本上激发全体国民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统计工作构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首创精神。

    (三)“以监测为重”。就是要改革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自己统计自己,走出“我的数字我做主”怪圈,探索建立一条公正有效的统计评价体系。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强化统计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统”。目前状况“ 报假喜者得真喜,讲真忧者得真忧”,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统计法不能完全适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法律中对保障政府统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工作效率的规定不足,缺乏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定义务和开展普查的规定,也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保障政府统计活动的经费等。因此进一步完善统计法,使《统计法》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使统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应有加强统计工作的地方法规或文件。建立一支廉洁、公正的统计执法队伍,县以上统计部门要有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配有专职执法人员。建立统计法规学习制度;定期对各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统计普法合格证书。积极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每年要有固定的统计执法宣传、检查月。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文明执法,做好调查笔录和案件的查处工作,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改革创新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方法。应尽早实行由省“垂直领导到县”的统计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应以业务职能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管理、执法职能为主,将政府统计从繁重的业务中解脱出来,主要抓组织、协调、管理、抓数据的评估与监督,不断加强对全社会的统计监督管理职能。

 

推荐访问:论战 路径 挑战 提高 统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