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把握现代管理理念,服务流域科学管理

时间:2022-02-26 15:07:02 浏览量:
 

摘 要 随着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确立,为开创新时期治淮工作的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需要我们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态度,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工作服务于新时期的治淮事业。特别是在对现代管理理念的正确把握上,需要我们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一点出发,更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现代管理思想,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管理手段,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本文包括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的体会、对若干现代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对于管理实践的一些体会四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对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的学习认识过程的总结,结合信息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探索,简要介绍了管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管理 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 流域管理

1 管理知识学习体会

“管理”一词可以说是当前时代在社会各个领域出现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不管你对它了解多少、认同与否,管理实际上已经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在很多场合、很多时候会提及管理,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要谈及对管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后才能做到。

在一次学习培训期间,刚好设置有管理学方面的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我对于管理和管理学才有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之前,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偏重专业技术的工作,尽管在工作实践当中也经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管理工作,但是对于管理究竟是什么?管理涉及到那些范围?管理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的管理等等却知之甚少。正是在老师深入的讲解和指导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管理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诸多方面,不仅仅涉及到管理的手段等具体技术细节,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各个方面,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定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背景。管理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进程产生和发展了特定的管理思想。管理还是一个蕴含众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科学领域,它涉及到历史、政治、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成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研究都会得出特定的结果。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多种管理思想和学说、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同时对于西方管理思想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各自的特点、内容及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结合我们中国目前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对于管理在实际当中的具体实践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我们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空白,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实际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管理实践,深入、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我们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课程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治国实践、我们中国政府的政府管理实践、各种社会经济组织的管理实践、乡村的村民自治、城镇的居民自治等管理实践。这些都是我们现实中正在发生或进行着的管理实践活动,对之进行深入的认识、分析和总结对当前我们国家的管理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发展非常有益。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管理在当前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进一步走向了世界,同时世界上的各种文化、思想也进入了中国。不同地域、时空之间文化的碰撞、融合产生了“文化激荡”,在这当中既存在着冲突、对立,也因此而形成了新的结合、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种激荡中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革,相应地也会影响到我们在管理方面的认识和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意识到封建的专制式人治管理的残余还在许多方面现实地存在着,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管理领域也存在着文化、思想的侵略和霸权,我们在研究、发展、创新的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这种干扰。

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管理方面尽管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可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为研究、发展、创新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充分地利用有利条件,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和创新符合当前中国需要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认清当前管理的根本任务,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指导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2 对若干现代管理理念的认知和理解

2.1 关于“管理谐协创新”

就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转型时代而言,对于科学管理的需要尤为迫切。而多元的文化、历史的沉淀、竞争的压力和生存发展的需要等等因素又使得我们在仓促学习、借鉴各种管理思想、方法的同时,非常容易迷失在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的交叉路口。所以,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和理解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无疑是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贯穿于所学课程当中一个核心观点——“管理谐协创新”,指出了比较恰当的方式和途径,这就是:博采众说、把握多极,允中谐协、知权通变。

对于这一观点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领会和掌握管理学习和创新的要义及其途径。因为这一观点从范围、要点、态度、方法等多方面作出了精要的概括,其主要含义理解如下:

博采众说,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对待、采集、了解和研究古今中外的一切管理知识,兼容包蓄,博采众长。

把握多极,从所采集和研究的众家管理知识中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剥离出各种不同观点、思想、因素、基因(即“多极”),并研究和发掘各极可能依赖的文化根基或存在基础。

允中谐协,客观、公平地对待各极,在基于根本判定标准的基础上,沟通各极,统摄各极,相反相成,相对互补,以求谐协创新。

知权通变,在诸多的管理知识中,审时度势,根据文化差异和实际情况,以求通变和付诸实用。也就是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取舍,扬长避短,使之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效益。

2.2 关于“管理是什么”

对于一门科学的学习来说,认识、理解“它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管理是什么”是我们应当首先弄明白的。否则,学习了那么多的内容,对这一点的把握却存在问题,几乎等于没有学到东西。

在众多学者、专家的管理定义中,以下的说法得到了大家较多的认同: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引自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10版)》)

从汉语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管理”,作为中国人的我往往会联想到“管束”、 “管制”、“监管”、“统管”、“治理”、“打理”、“整理”、“处理”、“办理”、“料理”等等词汇,而这些词汇所表达的管理含义同上面的概念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由于一般认为现代的管理含义来自西方的管理思想,所以可以从其所使用的语言来帮助理解,教材中在这方面也有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值得反复阅读。就从我来说,对于管理一词在西方语言的不同形式和含义可以说几乎空白,只是从所学过的英文单词“MANAGE”的一般含义“设法做某事”可以看出比较接近上述关于管理的定义。既然是“设法”,可以肯定必然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才去做,而“设法”本身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做,既然这样,那么“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不妨可以理解成就是努力的其中一部分结果,也是努力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更是为了实现最终的主要目标打下的基础。“设法”的另外一个目的或结果可以理解为——如何能够做到“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需要为在“群体”里达到“高效率”提供各种资源、方法。当“好的环境”和“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条件具备的时候,那么“完成既定目标”自然就是一个“过程”了。所以说,管理首先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过程,它需要“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的条件和能够“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条件,而且这两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根据以上理解,结合管理概念所蕴含的“手段——任务——目的”的框架和管理的“主体——客体”结构来分析,那么管理的形式化定义便也不难理解了。从管理的手段来说,它可以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从管理的任务来说,它可以包括“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如何充分、优化地利用和配置各种资源,获得竞争优势”等内容在内的一系列任务;从管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实现既定目标,而既定目标则可以包括“实现赢利”、“提供高效率、高质量服务”、“实现领先,获得优势”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社会组织起所要实现的既定目标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企业和政府机构或某种团体,他们各自的既定管理目标是不同的。管理既然是一种过程,它相应地具有持续的特性,在特定的时期内它是由连续不断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由此也可以理解管理中所发生的各项活动绝不是可以静止不变的,它们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优化、提高的过程。

从管理概念的定义,我们还可以看出:各种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其实都是从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出发,从各个不同的较度或侧面展开研究和论述的,并且得到各自的成果。例如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和以法约尔、孔茨为代表的“管理程序学派”可以理解为是着重于管理手段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做到“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相应地我们可以得出“决策论学派”、“战略管理”等更注重科学地选择和设定“既定目标”这个侧面;而“行为科学学派”、“经验学派”、“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建立”等理论则侧重于从管理是一个过程的角度去综合研究。当然,这样有些孤立、片面地去硬性划分肯定不是非常妥当的,但是从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出这些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发展就是来源于管理的基本定义所包含的内容这一结论。

基于对管理基本定义的充分理解,我们才能够自觉地围绕管理的核心,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2.3 关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继承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尽管在今天看来,它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问题,但是在已经过去的数千年里,它一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产生着影响,并且曾经支撑起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封建文明盛世。就在当今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不管是否承认,它仍然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在对管理的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采取简单、草率的全面否定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在这一点上,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收获。首先,对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需要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际,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理论,辩证地继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管理所要实现的既定目标上显得更为宏观和概括,就思维程度上来说更为深邃,他深刻地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对于终极价值的取向。相对来说西方管理思想在这一点上更为实际、更为具体。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管理手段的采用上,似乎更多地倾向于含蓄、迂回、顾全大局、较为中庸但效率较低的做法。而西方管理思想在这一点上则比较直接,更讲究效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不择手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现在管理过程当中比较关注群体调和、步调一致,对于个体则在大部分情况下似乎不太留意。相对而言,西方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当中比较尊重个体,同时也追求共同进步。

如何才能够做到辩证地继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为我们当前各种各样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确实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它需要我们采取较为客观、冷静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去分析、研究历史和现在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并且只有结合我们实际的管理实践,才能有所收获,才能为我们的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3 信息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如果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变革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一观点。如今,信息技术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地应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改进服务质量等管理领域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实践所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政府部门、机构组织等各种行业和部门;并且在具体内容上几乎包含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所有的管理环节。

仅从管理的基本定义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以及“过程”这三个主要方面,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信息技术在管理实践的具体应用,我们可以结合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来考察一下。

例如,“公文的收发”管理过程是存在于各种组织机构中的一种典型管理过程,下面我们可以从构成这一管理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等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信息技术是如何应用于其中并发挥作用的。

在环境、资源条件方面,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网络、各类应用软件等构成了常见的现代化办公环境。

在公文收发过程方面,符合要求的公文收发流程支撑软件和通信网络为公文收发的全过程提供了保障。

在公文收发效率方面,电子化的文档、网络的传输极大地提高了公文收发的速度和效率。

此外,由于软件的采用,对公文收发过程形成了一种固化,使得相关人员必须根据规定的流程完成工作,极大地减少了模糊性和随意性,同时使公文收发的过程更便于控制,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领域领先的企业或机构无一不具备成功的管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对于软件开发这种完全依赖于人的智慧来进行的过程来说尤为重要。资料表明,软件开发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对软件开发的管理是否成功。

良好开发环境的建设,团队的组织,流程的设计,员工的激励,计划的编制,成本、进度、风险的控制等都需要有效的管理。

4 对于管理实践的一些体会

4.1 合理设定管理的目标

管理的目标设定应当符合实际的需要。目标内容必须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可以量化衡量。既定目标的正确选择和设定是开展其它管理活动的前提。

例如,在摩托罗拉公司首倡的六西格码管理理念中,要求企业完全从客户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内部的各种流程。用客户的要求来建立标准,以此来评估企业流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最终依此设立产品与服务的标准与规格。这种理念与许多企业在开发或改进产品与服务时,忽视客户需求这一主要目标,自以为然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六西格码的企业氛围之中,六个西格码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必须要用数字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只凭感觉和喜好。它要求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量化评价企业对于目标实现所获得的绩效,将数字与事实,团队共识放置在个人的决策和自尊之前。这也是六个西格码对企业行为与企业文化影响的重大体现。当人们不再仅凭感觉和推测来作出决定时,企业的行为就会更加科学化和有效。

4.2 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完全是靠人,也是需要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提高来实现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管理方式的一个根本性变革。主要是指组织以业务流程构建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组织各项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高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以下主要问题:清晰、准确地反映整个组织的资源分布、利用和运作,为决策提供基本依据;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高速运作来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整体性。系统完全是按照固化在信息系统中的概念来对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流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可见化”管理。

信息技术促进了组织形式的转变。传统组织形式开始衰落,一种横向网络组织结构逐渐形成。组织形式变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各项成本和增加自身能力,而信息技术是采用网络式组织结构的最大诱因。

由于各类较为先进的信息系统自身包含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必然要求应用这一系统地组织在管理方面作出相应的变化。所以一个组织成功的信息化应用,往往伴随着组织管理的成功变革。

4.3 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

信息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信息、知识和创新,而这三者的获取,都取决于“人”这一特殊资源,因而人本管理已成为许多组织的核心和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逐渐认识到知识和人才是最为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现代化的管理者需要的是管理观念上的改变。而改变管理观念就一定不要忘记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规矩。甚至有人认为,怀疑和不信任就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

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世界级企业家的心中越来越获得共享。有位专栏作家参观英特尔公司时,当看到当时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葛鲁夫的格子间与员工的一样大小后,便很尖刻地指责葛鲁夫的这种做法比较虚伪,葛鲁夫却回答说,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不想让权力放大,给员工造成更多的心理压力,以便能很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

其实,有很多企业家在各自企业的权威都至高无上,享受的待遇也比普通员工要多得多,但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让表面的形式把员工的心踢得太远。他们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收什么也不如收员工的心,人心齐,泰山移。

人本管理不仅表现为重视员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表现在发展员工,为员工谋利益等深层次要求上。要让管理真正亲和于员工,不仅在表面上要与员工的距离拉近,还要真正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这不仅包括员工的待遇福利,也包括员工的学习机会、得到认可的机会、发展的机会。一家企业要成功的关键是一定要爱护你的员工,并帮助他们,否则他们就不会帮助你的企业。对待你的职工一定要很诚实,要有一致性,要心心相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跟着你走。

美通公司的总裁王维嘉说:“在Internet时代,谎编得越大,维护谎言的成本就越高,有时还往往被人揭破。其实,最低成本的做人方式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人。因为大家天天在一起,谁都能看出谁是什么样的人,谁都不傻。因此世界级的大企业家都强调无论对员工、对投资方、对用户都不要有谎言,要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企业就是做人,德高望重的管理者才最具号召力。

人本管理还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组织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成员的持续学习而建立,使组织拥有共同的愿景,并朝这一愿景前进。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的重心是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要按照员工的特长将其放在最适宜发挥其创新能力的专业工作岗位,这正是人本管理的精髓。

5 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学习与锻炼,服务于新时期淮河流域的科学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1998年大水后,我国水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水利部党组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在2004年11月举行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座谈会上又提出了中国的防汛抗旱工作将实现两大战略转变,即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为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近一段时期以来,水利部对于流域机构的指导思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流域机构的指导思想需要从原来首先瞄准开发利用,逐步向代表流域生态与环境说话,争当河流与生态的代言人方向发展。

淮委主任钱敏在淮委2005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当中也强调指出,在思考新的一年及今后的工作时,我们必须放眼长远,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全面提高流域治理和管理水平。

所有这些,都为开创新时期治淮工作的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态度,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工作服务于新时期的治淮事业。

    

推荐访问:科学管理 流域 管理理念 把握 服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