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鄂西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时间:2022-03-30 15:25:36 浏览量: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结合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民营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文章对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要立足于新农村建设,从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入手,促进县域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战略分析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而民营经济又是县域经济的主导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夷陵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机制和旺盛的生命力展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科技进步、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夷陵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宜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于湖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鄂西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内部优势分析。(1)丰富的自然资源。夷陵区素有“矿产之乡”、“石头王国”、“桔都茶乡”之称,磷矿、石墨、花岗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在省内乃至全国占有优势;盛产粮、油、烟等农产品和柑橘、茶叶、桑蚕、天麻等经济作物。此外,夷陵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长江“三峡画廊”西陵峡,被誉为“活化石”中华鲟、震旦纪、寒武纪地址剖面标准点等,都是世界级旅游资源。(2)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08年6月底,夷陵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共有1474家,比去年同期增长5.96%。2007年,全区民营经济缴纳税收8亿元,占全区工商税收的75%,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7%。其中,9家企业被纳入全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稻花香、均瑶集团分别进入全省100家民营企业发展排头兵企业和全省100家重点中小企业。全区共有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和名优产品17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家,税收过千万企业16家。
 
    2、内部弱质分析。(1)思想观念落后。表现为3个层面。在社会公众层面:由于交通条件和区域意识的限制,人们习惯于闲散的生活方式,追求小富即安,创业投资意识淡漠。在政府层面:主要是体制和管理上的落后,多头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民营企业主遇到问题得不到政府有效、及时的服务;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战略规划;个人和部门利益驱使导致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在企业家层面:部分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大局意识与长远眼光,造成企业“寿命短”、“长不大”。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明显落后,存在3缺,即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2)产业结构不合理。2007年夷陵区GDP为88.04亿元,其中3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6年的18.9∶40∶41.1调整为18.9∶41.4∶39.7,可以看出:首先,产业链短。工业结构过轻,主导产品以酒、水、奶为主,存在市场准入门槛低、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其次,工业化发展滞后,基本属于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型。再次,工业关联度低。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候的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最后,第三产业落后。从统计资料来看,2007年第三产业发展不升反降。从所占比例分析,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缓慢。(3)要素制约。一是土地要素。目前,未利用土地只有12894.6公顷,仅占总面积的3.77%。二是资金要素。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发展缺乏资金。由于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优质企业偏少,形成了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三是信息要素。缺乏集中、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沟通的渠道。
 
    (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机遇。(1)区域发展加快。随着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及世界旅游名城的步伐,广泛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主动涌入,招商引资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推动,此外,夷陵区作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坝库区移民受援区,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与部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促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上具有明显优势。(2)政策环境改善。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确立了政策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加快现代农业、工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提升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政策。
 
    2、威胁。(1)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由于能源危机与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家加紧加大调控力度,土地供应审批日趋严格、金融调控越来越紧,宏观发展环境进一步紧缩。(2)周边县市高速发展的挑战。市辖区内的宜都、枝江、犭虎亭,省内的潜江、仙桃、大冶等周边县(市、区)咄咄逼人的高速发展态势,对夷陵区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夷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固定资产增长速度、社会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效益指标和环境保护投资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二、鄂西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根据夷陵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应坚持大中小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农村城镇兼顾,优先发展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一)在规模上做大做强,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块状经济”
 
    县域民营经济要依托县域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形成“块状经济”的区域特色产业,带动规模经济、知识扩散、技术创新等诸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像浙江义乌小商品、宁波家电、温州皮鞋、嵊州领带等“块状经济”很值得中西部地区县域民营企业学习。要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结合、资本运作与科学管理相结合,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壮大规模、提高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尤其是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尽快形成规模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在特色上做专做深,积极发展特色县域民营经济
 
    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己的特色。民营经济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区位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区域板块经济,进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为大企业进行产品配套等方式,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企业群体和专业市场。同时,加强骨干民营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评选和推介工作,形成规模品牌效应。
 
    (三)在载体建设上下大力气,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聚集化发展
 
    各类经济园区在聚集人才、引进技术、传递信息、吸引资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依托现有的经济园区,把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搞好基础设施和各类批发贸易市场建设,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发展,进入批发贸易市场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四)在拓展空间上下工夫,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各项改革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途径,参与国有经济的改革重组,在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同时,也使民营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条件,取得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社会事业、农业产业化、高技术产业的建设和经营。大力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加强合作,鼓励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和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稳步走出省门、国门,进行跨区域投资,扩大市场空间,挖掘发展潜力。
 
    三、鄂西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措施
 
    (一)构建有力的外部环境支持系统
 
    1、优化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在完善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基础上,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法制环境,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设立民营企业法律援助机构。加强法制监督,加大对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三乱”等不良作风问题。优化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秩序。坚决取缔走私贩私、制假售假、侵权盗版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活动,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使民营企业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项目技改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允许县域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以及租赁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
 
    2、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融资瓶颈。政府应加大对县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多元化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债权融资,提高县域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财政支持等方式,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完善民营企业互保联保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提高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立适合县域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意识地实行信贷政策倾斜,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对产品适销对路、信誉度高、经营业绩佳、知名度广、规模较大的县域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开展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质押试点,进一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资产重组,突破民营经济的融资瓶颈。
 
    (二)创建和谐的内部环境支持系统
 
    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从家族化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县域民营企业提供咨询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立县域民营企业网站,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县域民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为职工交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费用,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明确企业家的权利与责任,强化企业监督和约束机制,逐渐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逐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民营企业真正走上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决策理性化的发展道路。
 
    2、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有效地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逐步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重点举办法律法规、管理知识、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组织企业经营者参观考察、培训深造,丰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借鉴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面向社会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全面提升县域民营企业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凯等.湖南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EB/OL].湖南统计信息网,2007-05-21.
    2、穆德俊.关于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5(13).
    3、李尧林.县域民营经济科学发展思考[J].理论探索,2009(1).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其中,朱静为博士、副教授)  

推荐访问:县域 民营经济发展 战略 地区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