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建立以人为本经济伦理的意义

时间:2022-04-04 15:22:09 浏览量: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和经济伦理的转变过程,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与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关键词:经济伦理;核心价值;以人为本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体制的变更,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变更和经济伦理的变更。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中,利益重新排序而产生的冲突,反映在价值观念、伦理观念上尤其明显。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把经济效益作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生活的主要衡量指标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所存在的缺陷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克服纯经济观念的不足,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也是伦理学界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
 
    一、当前经济伦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经济伦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第一,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束缚着人们思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观念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成为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等所有经济行为的首要目标,而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无法解读这些经济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不能为社会经济行为提供价值指引,而且还成为束缚人们经济行为的思想枷锁,并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经济伦理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其进行清洗和重建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现实,并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动力。第二,在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领域的经济伦理“滑坡”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制度性内在、外生的缺陷,有经济制度上的缺陷,也有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从经济上看,分配不公平,效率与公平取舍失衡;从政治上看,制度建设不完善,权力的商业化导致腐化、贿赂公行,国有资产流失,并被私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侵吞等问题日渐严重,这些现象导致经济伦理道德全面“滑坡”成为了不可阻挡的社会现实,道德虚无主义的泛滥成为了社会必然现象,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健康成长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从政策上看,一些阶段性的政策选择,成为了经济伦理“滑坡”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利益分配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核心机制,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公平与效率的价值选择问题。在这个政策的取向上,我国选择了一个先发展后分配的政策。1993年中央在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文件中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成为利益分配政策指引。这个政策对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其道德伦理支持就是:在经济增长初期,收入分配不公平有利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以收入悬殊为激励机制的利润最大化是最终目标。“效率优先”使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但付出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代价也是巨大的,社会发展严重滞后,道德“滑坡”,贫富两极严重分化。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占中国7%的富豪、富裕型家庭,其金融资产占城镇居民家庭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达到30.2%,是平均水平的10.5倍,是贫困型家庭的93.3倍。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已经威胁到了我国未来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另外,由制度性缺陷问题而带来的衍生性问题,违背经济伦理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被不断地放大和繁衍。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自主性、趋利性、竞争性等原则得到法律保护,其深入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它的负面作用也同样显露出来。自主性导致“自我利益”膨胀;趋利性助长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潮;竞争性促使一些企业不择手段打击对手。很多的企业不仅仅是造假售假、以次充好的问题,而是以反伦理行为花样翻新出现在企业行为中,在处理企业外部相关者关系时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欠账赖账、不守合同、偷税漏税、垄断价格、欺骗性广告、恶性“三角债”等现象屡禁不止,在企业内部则出现拖欠工资、克扣社会保障福利、以“钱”为本、性别歧视、非法就业等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看出,无论是制度性缺陷造成的伦理问题还是衍生性的伦理问题,其根源是制度和政策问题。经济发展了,道德伦理体系崩塌了,这样的社会代价过于巨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将来,关系到是否可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现实,推动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
 
    二、“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及其意义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以往“策略性”政策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所带来的道德“滑坡”等经济伦理迷失的社会代价。为了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需要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的经济伦理,指引社会经济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J·M·布坎南曾说:社会哲学家的任务就是拟订一种制度化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控制人的道德追求和效率追求,以便两个目标同时得到实现,并促成一个“更好的”世界,使人们能够在一个实际上受局限的方面不受挫折地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以人为本”价值向度的经济伦理,才是能够正确处理功利与道义的两难关系,才是能把经济价值最大化和道德价值最大化达到统一,才是能使“效率追求”与“道德追求”得到共同协调发展,以促成市场行为的个人性、自利性和社会性、公利性的和谐发展,才能完成J·M·布坎南所提出的任务。
 
    (一)“以人为本”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为社会经济行为提供了终极价值指向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天生具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他们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活动中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人们的经济运行中,经济效益是排在第一位的,道德约束只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而已,它并不是经济运行的主动性目标。道德对经济行为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是,这并不是说,经济运行就可以不讲道德,不需要道德,就可以摆脱道德的约束,实行道德虚无主义。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在社会道德规范下进行的,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它既是经济效益的追求过程,也是社会道德追求的实践过程,经济行为需要有社会普遍认同的经济伦理价值作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伦理时刻都要给社会经济运行提供价值导向,使经济活动能够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向前发展。如果缺乏价值导向,那经济发展将失去方向,而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从南美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造成的后果是社会动荡、政局更迭、经济停滞,这些对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消极作用。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我们必须建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核心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这一讲话精神指出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也为建立科学的经济伦理思想提供了核心价值。“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所以,我们的经济行为目标必须以大众的利益为本,而不只是为了纯粹的经济效益、剩余价值及其无限增长,更不是只是为了少数人的财富增长,而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所需要。只有这样,经济政策、经济行为等等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道德要求。
 
    (二)“以人为本”确立对经济行为作道德评价的价值依据
 
    道德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既表现在规范上,也表现在导向上。规范的作用,是使人们的经济行为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经济伦理;导向的作用,就是使人们的经济行为向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目标发展。道德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即通过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设置“应当是什么”,“应当怎样做”的道德价值目标,使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行为,朝着更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以及社会理想的方向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个人自由和社会承诺”紧密联系的过程,在发展中要以人为主体,以制度为载体,使人能能动地获取机会、争取权利和充分地享有经济自由。而所谓的“社会承诺”就是人们所有的经济行为中必须遵循的社会经济伦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经济目标必须以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终极目标。这就把人放在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人既是经济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把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和尺度。一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行为过程都要符合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道德要求,“以人为本”就是我们评价经济行为的核心价值标准。这个标准要求人们在经济行为过程中,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技术,都要维护公平和正义。而维护公平和正义,就是为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等要求。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而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恰恰就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脱离社会现实,教条地坚持陈旧的伦理思想,其阻碍了人们思想解放,更阻碍人们认识客观事实和规律。用其来指引当前的社会经济现实,不但显得可笑,更是“丑陋不堪”。当前世界经济思想的主流是把“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进行修正,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以克服世界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健康全面发展。所以,顺应世界潮流和国情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伦理的研究与发展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汪荣有.“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价值[J].哲学研究,2007(3).
    3、金黎明.以人为本:一种经济伦理角度的分析[J].商业经济,2008(8).
    4、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2004.
    5、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
    6、十七大文件汇编[Z].2007.
    7、阿马蒂亚·森.后果评价与实践理性[M].东方出版社,200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9、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推荐访问:浅谈 伦理 以人为本 意义 建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