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提升石企国际化经营水平战略思考

时间:2022-01-20 15:18:21 浏览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如何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代表的我国石油企业,积极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在努力实现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海外油气业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主要大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措施,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保障。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升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全球石油资源和消费的地域分布严重不均,必须实施石油国际化经营
 
  全球常规石油资源的80%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大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80%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这种特殊的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决定了石油开采地相对集中,各国石油公司纷纷实施国际化经营、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石油及其产品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搬移”。多年来,石油国际贸易量基本占到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的10%以上,全球石油消费的2/3需要依靠国际贸易来解决。
 
  但历史证明,简单地依靠国际贸易不可能从战略上解决国家石油安全供应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越来越看重对世界油气资源的掌控。石油消费大国特别是新兴的石油消费大国,只有抓住石油产业上游这一战略环节,直接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合作,占有一定的海外油气储量、产量资源,建立稳定的油气生产供应基地,国家石油安全保障才能有可靠的基础。综观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和博弈。
 
  2.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的关键是实现进口多元化和加快发展海外油气项目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资源的渴求。自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至2006年,年石油消费量从1.5亿吨增长到3.5亿吨,总量增长了1.3倍多,年均增长率近7.3%。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仅从1.45亿吨增长到1.84亿吨,年均增长率不到2%,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进而造成对外依存度从6%迅速提高到47%,200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80%。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可能达到4.5亿吨左右,国内石油产量可望实现2亿吨,对外依存度约55%。之后,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不减,但国内石油产量极可能接近峰值,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50%左右主要依靠中东,而且有80%的进口石油借助海上运输,存在着石油资源地和海上通道的双重安全问题。为此,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考虑,一方面迫切需要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和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必须大量掌握海外油气资源,直接参与或组织海外油气生产。我们认为,如果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权益石油产量能够达到净进口量的30%以上,我国就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尤其在高油价下,大量金融投机因素活跃在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存在严重扭曲,掌握的海外油气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
 
  3.我国石油企业只有加快“走出去”,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三大公司已具有一定的油气生产规模,但油气储量和产量主要来自国内油气田,占有海外资源的比重及总体国际化程度较低,公司后备资源接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对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所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参与开发更多的海外油气资源,开展更多的海外油气项目合作,获得更多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建成更多的海外油气生产供应基地,不仅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
 
  中石油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石油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基本建成了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销售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海外业务链,为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新体系奠定了基础。截止2006年底,中石油的海外油气运作项目已达到69个,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个千万吨级油田和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当年的原油生产作业能力5800多万吨,获得原油权益产量2800多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100多万吨,管道输送能力5600万吨,国际油气贸易量9439万吨、贸易额293亿美元,有5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进入到48个国家和地区。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实践表明,我国石油企业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彰显实力,不断提升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水平。
 
  二、国际石油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我国石油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1.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刺激了全球油气投资的快速增长,新的油气勘探开发机会增多
 
  在持续高油价情况下,石油公司愿意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加强油气上游业务发展。据统计,从2001~2006年,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从1131亿美元增长到2640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长26.4%。同时,一些过去在低油价下被放弃的区域重新投入勘探开发,以加拿大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开发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IHS咨询公司的资料,仅2007年上半年,全球就有111个国家进行或准备进行131次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招标,其中非洲、拉丁美洲地区居多,对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拓展新的油气合作项目十分有利。
 
  2.新一轮石油国有化运动,引发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带来一些新的市场进入机会
 
  近年来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从俄罗斯蔓延到拉美和非洲,主要是石油资源国政府采取强制收购股权、调整分配比例和税费、修改法律等手段,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以获得更多主导权和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迅速崛起,其国际市场影响力、控制力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牌跨国石油公司出于多方面考虑,开始退出一些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资源国,并在全球范围实施资产重组和战略转移。应当看到,石油国有化浪潮虽然增加了海外油气项目合作的难度,提高了进入门槛,但资源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变,而且他们更希望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世界石油需求的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石油合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可以创造的市场机会明显增多
 
  北美和欧洲曾长期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石油消费区。在过去近20年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已成为世界新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中国、印度等国家是改变世界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力量。有机构预测,在今后20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将继续保持年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北美、欧洲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很可能低于1%,甚至出现负增长。亚太地区的这种特殊地位,对石油资源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委内瑞拉等一些资源大国出于保障石油需求安全的考虑,都在积极寻求与我国石油企业的合作。
 
  当然,我国石油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竞争挑战和潜伏的各种风险。比如,世界石油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依靠技术制胜,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因素越来越多,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再比如,在全球石油地缘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政治风险越来越大;一些资源国政局动荡、民族宗教冲突和恐怖活动频发,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越来越大;高油价带来高投入,海外投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检验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不仅要看海外业务规模和效益水平,更要看应对挑战、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善于发挥差别优势
 
  石油是全球化程度最高也是最早的商品之一,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瓜分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完成,主宰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是那些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晚,面对早已垄断割据的国际市场,需要选准切入点,抓住机遇,避开障碍,充分发挥独特的差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1.发挥政治和外交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与许多具有油气资源开发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务实的能源外交政策,经常把能源问题列入高层互访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支持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外交和政治保障。众所周知,政治风险往往是海外油气合作项目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但对政治风险的判断却因政治背景不同而又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些西方大石油公司认为政治风险很大而不敢进入或考虑退出的地区和国家,我国石油企业则借助于政府良好的政治、外交环境降低或化解了这种风险。中石油成功进入苏丹和哈萨克斯坦市场,大规模开展油气项目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后,我国石油企业在参与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竞争中,仍然要突出利用好国家的政治和外交优势,善于抓住时机,变政治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海外油气合作项目发展的新突破。
 
  2.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实力、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仅都进入到《财富》全球500强排名,而且中石油、中石化的排位还比较靠前(中石化第17位、中石油第24位),中石油在全球盈利最高的公司中排名第17位。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的世界50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居第7位和第28位。这种雄厚的规模经济实力,加上国家富足的外汇储备支持,使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油气项目合作、资产收购中可以发挥出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2005年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的PK项目,交易金额达41.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其中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有企业运行模式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石油企业在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时,特别需要发挥好这种规模经济优势。
 
  3.发挥综合石油公司体制优势
 
  国际上的石油公司主要有四类: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仅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或炼油销售业务的独立石油公司以及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既属国家石油公司,又实施跨国经营,并进入到国际资本市场;不仅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而且拥有自己全套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队伍。这种特殊的公司体制,既有利于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作,也有利于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特别有利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物资装备供应及国际贸易的一体化运作,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降低投资成本和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比如,中石油的苏丹1/2/4区项目,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1500公里的油气管道,就是充分发挥了公司整体协同优势的结果。
 
  4.发挥专有技术优势
 
  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发建设国内油田的过程中,积累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理论方法、综合集成技术和专有特色技术。关于各种类型陆相盆地勘探开发的地质理论和认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老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对低产、低效油田开发的实用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中石油应用自己特有的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将秘鲁一个上百年的老油田的日产量从600桶增加到7000多桶,将委内瑞拉已经营40多年的陆湖油田的原油产量提高近10倍,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项目的原油产量由1997年的200多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600多万吨。在西方大石油公司过去认为潜力不大而放弃的苏丹3/7区,中石油应用自主创新技术,不到三年时间就探明了50亿桶石油储量,建成了千万吨级大油田。我国石油企业总体技术水平虽然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一些专有、实用技术通过综合集成运用,完全可以在海外油气项目中发挥出独特优势。
 
  5.发挥队伍优势
 
  我国石油企业职工队伍是长期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这样一支队伍在参与海外项目建设中,同样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实力。我国石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无论是油气合作项目还是工程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项目,都需要发挥这种队伍优势,建设好适应海外生产经营岗位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队伍。
 
  四、坚持互利共赢是实现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跨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是竞合战略,合作往往大于竞争。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既要与资源国合作,尊重资源国的战略选择,又要与其他国家石油公司合作,重视合作伙伴的利益,也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在互利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
 
  1.与资源国互利双赢
 
  我国石油企业开辟的海外油气合作区大多处于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的国家。通过帮助这些国家开发油气资源,发展炼油化工及工程技术服务产业,培训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增进与资源国人民的友谊,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以苏丹合作项目为例,自1996年以来,中石油在当地累计投资超过30亿美元,帮助苏丹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使其由石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累计获得石油收入176亿美元,占其全部外汇收入的70%。苏丹总统巴希尔曾说,“如果没有中国,没有中石油的真诚帮助,苏丹的石油工业就没有今天的规模。中石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石油,也给我们带来了和平”。中石油在苏丹进行的成功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一些非洲国家纷纷表达了与中石油合作的愿望,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新的油气合作协议。
 
  2.与合作伙伴互利共赢
 
  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借助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经验和力量,共同开展油气项目合作,并通过不断提高项目运作水平,使合作各方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这样才能推动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比如,中石油与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苏丹1/2/4区项目,成功建设了千万吨级油田,最近三年的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500万吨以上,仅2006年就为合作伙伴带来近10亿美元的净现金流。另外,中石油十分重视与其他主要国际石油公司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互利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认真履行公司社会责任
 
  在海外项目合作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应当重视和兼顾所在国的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通过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参与社区建设等途径,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实现合作项目持续稳定发展。比如,“十五”期间,中石油仅在哈萨克斯坦和苏丹两国的公益事业投入就高达6000多万美元。在苏丹,援建学校25所、医院3所,并捐资架桥修路、建设饮水工程等,受益人口多达150多万人;在哈萨克斯坦,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扶贫帮困等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援助,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五、“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综合推进”是我国石油企业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有效策略
 
  1.集中抓好战略目标区的重点突破
 
  拓展国际市场,不同时期需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亚、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地区应当是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油气合作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区。这些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不少国家与我国有着传统的友谊,加上多年良好的合作基础,发展潜力和前景比较乐观。在地区发展上,中亚要突破、非洲要拓展、南美要做大、亚太要推进、中东要加强;在重点业务领域和重点项目选择上,要坚持油气并举,油气项目合作与管道建设、贸易并举,多种投资合作方式并举。
 
  2.在油气合作项目与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相互带动的基础上,适时发展海外一体化业务
 
  多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油气合作项目与技术服务、施工建设等业务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实行甲乙方一体化运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今后的海外业务拓展中,还要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经验,根据资源国的政策和项目发展的实际,有选择地投资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下游业务,不断延伸和完善国际业务产业链,实现海外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协同效应。
 
  3.加快实现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跨越
 
  我国石油企业早期开展的海外业务大都投资规模较小、品位质量较差、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低端市场。今后,应当努力跻身并不断扩大高端市场,争取多拿有规模、上档次、效益好的高端项目。其中,油气业务可考虑跨国并购、风险勘探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则应大力拓展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服务市场,多开展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务。
 
  4.重视开展广泛的能源项目合作
 
  有效缓解我国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需要开展广泛的全球能源合作。我国石油企业在做好海外常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同时,应加大重视发展油砂、重油等非常规油气项目。据有关资料,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可采资源量为4000亿~7000亿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另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非油气能源、新能源项目合作,努力向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发展。
 
  5.根据国际油价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高油价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应加大海外新区风险勘探,深化老区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增加油气发现,提高资源开发效益。一旦油价走低,则应更多地通过海外油气资产收购,增加油气产储量,并保持勘探项目与开发项目、近中期项目与中长期项目、自营项目与参股项目之间适度的比例。
 
  六、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石油外交”工作力度
 
  “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加强与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继续坚持用市场换资源的原则,强化在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和国家的外交活动,大力推动政治能源一体化,以有力的“石油外交”,为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海外油气业务提供政治保障。
 
  2.进一步明确国家石油公司的定位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总体上属于已经部分商业化、国际化的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石油公司的优势,赋予其必要的国际合作权限,另一方面应注意处理好公司的商业性目标和非商业性目标的关系。对石油企业承担的非商业性目标,建议实行政府购买或合同制管理方式,即政府通过税收、价格管理、转移支付等方式统一买单。
 
  3.进一步加强我国石油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多个国家石油公司的国家之一,从国家层面做好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协调工作十分必要。2005年,中石油与中石化曾共同组成中国石油投资集团,成功收购了加拿大英卡纳公司在厄瓜多尔的油气和管道资产,成为我国石油企业之间合作的典型案例。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完善这种协调合作机制,使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能够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增强整体竞争力。
 
  4.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税收和金融政策
 
  应尽快制定和完善避免双重征税、有利于海外权益油气进口等方面的政策。应赋予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更大的直接融资权,鼓励把国家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投向国外石油资产,变货币外汇储备为海外石油资产储备。另外,海外项目的收入和利润,应允许直接用于海外项目再投资等。

推荐访问:国际化 提升 水平 思考 战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