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切实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2-02-13 15:13:23 浏览量:

    我县继1999年荣获全国“普九”工作先进县、2001年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光荣称号后,2005年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政府“普九”复查。“两基”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县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由于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湖北省十二个特困县之一,公共财力有限,县内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这导致了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处于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不能适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提高认识,弄清楚均衡发展的本质、特点。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从实践上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权利平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教育过程平等,即政府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相对同等的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该达到一个基本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提供绝对的公平,不公平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底线公平作保障。对于现阶段教育公平而言,所谓底线保障就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相对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积极发展。积极发展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真正意义上的均衡是在发展中实现的,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需要发展,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平衡。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和学校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帮助基础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整齐统一的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均衡发展千万不能搞一刀切,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不均衡有着长期、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由不均衡到均衡,已有的不均衡消除了,但新的不均衡又会产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均衡再到新的不均衡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促进教育均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辨证的历史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在弄清楚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和特点后,我们还必须弄清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和桥梁。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其次,我县义务教育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之后,必然进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如果县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势必影响到我县义务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县的和谐稳定。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县实现“两基”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县委、政府要研究提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明确责任,各司其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这一点在全社会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一方面,对学校而言,政府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县政府制定充分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经费保障政策;另一方面,实现对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只有政府才能做得到。总之,政府担负有投入的责任。同时,县政府还担负有规划的责任。县政府在规划决策我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时,要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县教育局作为县政府全面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能部门,是我县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和直接管理者,是我县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教育质量的监管者,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担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对落实教育均衡发展也有责任。政府能够保障资源配置的均衡,但无法保证各个学校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均衡;政府能够制定公平的规则,但无法保证各学校的发展水平均衡。在微观上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落实学校的具体责任,挖掘学校的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明确了责任,下一步需要的就是落实。各类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切实推进我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县政府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要依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二是要坚持把学校条件改善尤其是南山地区学校条件改善列为重点工程,由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确保优质、按时完成。二是坚持和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继续坚持南部山区教师工资和城区教师工资统一发放。三是严格实行“校财局管”,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在我县顺利推进。四是不断加大贫困生扶助力度。要继续认真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生和住宿生的上学困难,确保全县所有中小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乡镇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搞好防辍控流工作;要维护好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协助搞好区域内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土地;积极筹措经费, 帮助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学校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等。教育局要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各项重大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推进县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并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在促进义务教育整体发展的同时,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改变观念,创新制度恢复高考后,国家面对人才断层的形势提出各地先办一批重点校,这是正确的,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望,也成为各级政府在规划决策本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时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县政府在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进行规划时,要逐步取消重点学校,淡化窗口学校、示范学校,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同时把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纳入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范畴。与此相适应的是,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对那些薄弱学校要大力给予倾斜,实施“雪中送碳”,尽量避免对那些本身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进行“锦上添花”。科学的教育政策与制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并专题调查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创新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规章,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和推进措施,在政策导向上致力于缩小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实施区域教育联动发展制度。把县实验中学、县实验小学列为引领方,把城区其他普通学校、农村中小学列为受助方,形成四个联动发展协作体,领导之间进行交流,教师之间结成互助对子,学生之间手拉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辐射,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加强学区之间的合作,实现学区与学区之间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协作,教学经验分享,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制度。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城区中小学分别与农村中小学建立起相互对应、相互固定、紧密联系的教育共同体。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从促进学校、社区与家庭互动,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等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使学校依法自主发展,具备充分的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加强学校管理,强化依法办学,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教育经费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投入绩效考评制度和办学效益评估体系,规范收费管理和经费使用。
    四、资源共享,扶持薄弱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资源共享工程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以学区为单位,实现学区范围内教育资源共享。在义务教育阶段,积极探索在社区范围内委托一所或几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联合周围的若干学校建立学区。学区内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实现学区内学校的教师合理分配、流动,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区内每一所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共同发展。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搭建了极好的平台。利用现代教育网络建设教育资源信息库,实现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借助信息化来缩短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三是城乡一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城区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教学联合体。双方在学校管理与发展方面均为一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对弱势群体进行扶持。一是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贫困、边远学校的经费投入,通过设立贫困、边远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贫困、边远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二是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奖、助、贷等教育制度,建立各种教育基金,设立教育求助的“绿色通道”,为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就学提供直接援助,办好县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五、优化队伍,合理配置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是人影响人的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主导者,教书育人水平如何,一般来说,教师是关键。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建设好两支队伍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加强教师培训,继续深入开展以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履行基本职责为主要内容的“三基”活动。长期以来,由于我县优质师资来源渠道不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随着一中迁建目标的实现,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开展“三基”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基本文化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强化责任意识,进而促进教育发展。“三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分段目标是:一年打通本段,两年打通高段。即,所有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小学教师,必须用一年时间将本学科小学六年的知识点打通,再用两年时间打通初中教材教法。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初中、高中教师依次类推。形成小学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展望初中教学、初中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展望高中教学的进取局面。县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要积极争取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开展“三基”活动是解决我县教师结构性不足,素质偏低,学习风气不浓、责任意识淡薄的总措施,更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学校管理、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解决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继续实施“资教”工程,把年纪轻、学历高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我县农村教师队伍之中,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二是要继续实施“支教”工程。2006年以来,我县成功实施了该项工程,效果比较明显。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我们要继续坚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能力。一是要提高校长的业务能力。每年组织中小学校长暑期进行集中培训。轮流安排中小学校长到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参加培训。二是横向交流。打破校与校、镇与镇界限,校长在县域内异地横向交流任职。三是上挂下派。采取教育局机关干部下派学校任职及校长到局机关挂职锻炼的办法,实行双向互动。四是外派锻炼。定期组织一批校长到沿海发达地区和武汉市挂职锻炼。五是年度考核。每年底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及领导班子考绩考廉。
    六、树立标准,创建合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我们办好每一所学校,原来的等级校、重点校、示范校已经不适合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了,必须淡化和逐步取消,代之以大力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所谓标准化学校建设,就是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软件和办学条件等硬件方面制定一个最低标准,使得每一所中小学都能按照这个规定的最低标准办学,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几个特点:一是标准化学校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基本的、最低的标准。二是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中小学,使得每一所中小学拥有大体均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三是标准化学校建设能够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一定要严格这个基本标准。凡是达到这个最低标准的学校,才是合格学校,凡是不能够达到这个最低标准的学校,就是不合格学校。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力争达到合格的标准。从而保证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都具备最基本的办学条件,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配置水平相差不大,保证同一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一致。当然,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是“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发展,而是鼓励学校在达到基本标准后,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办出特色。积极倡导学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科研工作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特色纷呈、生机勃勃的良好发展态势。  
    七、优化管理,提高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本的还是提高各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优化学校的管理。优化管理,需要学校领导尊重关心每一位教师。学校领导者只有真心实意地理解、尊重教师,使得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彻底、最充分、最有效的释放。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真正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真正尊重关心教师。帮助每一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努力实践并追求的目标。优化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为本”,不但要用管理约束教师、规范教师,更主要的是培养教师、发展教师,积极为教师创设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在用人上不求全能,用其专能,扬长避短,有效地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活力,帮助每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心甘情愿、主动自觉地为学校工作,并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优化管理,需要学校管理者调动教师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凡是决定学校前途命运,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需要教职员工参与、遵守和执行的制度,领导都要放手发动教职员工充分酝酿、讨论。例如整章建制、评优选干、总结评比、制定规划等等。越是棘手的问题,越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千方百计让教职员工畅所欲言。不怕不同意见的争论,不怕反对意见的抵制,一切都在辩论中引导、疏通、说服、拨正。另外,学校每学期都要向全体教职员工发放提案征求意见表。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学校对老师们的提案进行归纳并将其中的合理化建议付诸实施,从而激发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优化管理,使得教职员工在学校感到有奔头,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在心态上有平衡感,在意识上有成就感,甘愿与学校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旦得到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就会得到深化,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间接地也就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八、加强督导,确保均衡教育督导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建设和谐竹溪的必然要求。当前,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发挥督导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办学条件的均衡只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方面,只有在质量上、在内涵发展上实现均衡才能有效解决一系列的矛盾。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全课程。要督促校长坚持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要完善督导方案,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校组织文化的熏陶、感化和升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素质基础。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面向每一个学生,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要组织督学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定量研究的支持,这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均衡发展已经作为基础教育的政策指向,但是究竟如何判定为均衡、何为失衡,也就是将差距究竟控制在什么程度,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与预警系统。要从教育投入(生均经费、物质资源)、教师素质、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学生学业成就、学生辍学率等方面加强评估。要通过计算反映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的指标(如全局、极值比、变异系数、标准差和基尼系数),建立一套反映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的预警系统,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数据模型。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收集这些信息,并以此判断义务教育系统的发展状态。如果上述指标整体偏离正常值、超越社会容忍限度,这预示着义务教育系统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此时,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推荐访问:我县 义务教育 均衡 切实 推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