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全球生产网络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时间:2022-04-05 15:23:42 浏览量:

    摘要:全球生产网络的日益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通过从事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文章首先在对全球生产网络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然后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进行较全面的总结,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生与组织结构
 
    随着产业内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根据主要的地源或国家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逐渐难以维继,于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和建立生产体系便成为跨国公司获得、保持和加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跨国公司组织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各国生产能力均被纳入其中,根据它们的产业竞争优势位居全球化产品价值链的一个或数个环节。具备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集中发展各产业中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则集中发展各产业中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它们相互分工合作,共同组成国际生产的全部。
 
    从构成主体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即是将领导厂商(跨国公司)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等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联盟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使领导厂商的生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尽可能提高效率,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其组织结构如在整个全球生产网络中,参与主体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企业,称之为领导厂商,它可分为两种类型:品牌领导者与合同制造商。前者是指以其自身为主导,在全球配置资源并形成网络,以实现降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和贴近市场的目的,它实现了网络内企业间水平分工。而后者则略有不同,即通过垂直分工设置全球生产网络,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全球商品供应链。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领导厂商,都居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与主导地位,由他们来进行网络内的战略制定、组织领导、管理控制等重要工作,因而对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起着绝对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另一类网络主体被称为当地供应商,它分为主要供应商与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在领导厂商与其他当地供应商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它们直接与领导厂商接触且拥有特质化资产(包括技术),并建起自己的微型全球生产网络。除了核心的研发与营销战略制定等业务活动由网络领导厂商控制以外,主要供应商要能够完成整个价值链的每一环节的活动,必要时,还要具备协调整个全球供应网络管理的能力。一般供应商相对居于较为附属的地位,它们竞争优势主要源于月低成本、快速度及交货及时、灵活;它们一般不直接与网络中的领导厂商接触,而是与主要供应商建立联系。一般供应商通常缺乏特质资产,融资能力较弱,比较容易受到市场、技术突变及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全球生产网络中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
 
    (一)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与扩散
 
    首先,高层级企业(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会向低层级企业(高层级供应商或低层级供应商)提供生产质量控制手册、产品与服务标准、产品与工艺设计蓝图、设备资料等一列显性知识,帮助低层级企业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使其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高层级企业的要求。而低层级企业会尽力消化吸收已转移的显性知识,并形成自身的隐性知识,这一过程就是知识的内部化。为了协助低层级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层级企业会邀请低层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其具有代表性的工厂和车间,使这些技术人员不仅能了解到高层级企业对生产体系和网络组织的管理,并且能够通过培训直接获得隐性知识。此外,高层级企业还会派出技术人员到低层级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这些活动都导致了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即社会化。
 
    其次,低层级企业必须将从高层级企业那里获得知识转换成与当地制度环境、商业运行环境适应性更强的书面资料,这意味着低层级企业把获得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为自己新的显性知识,这一过程伴随着知识的结合和外部化。
 
    最后,这种本地化的知识在低层级企业内部不断传递,就会发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即内部化、外部化和社会化,并成螺旋式的扩散与上升,从而引起低层及企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低层级企业会逐步提升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及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众多从事加工贸易的低层级企业,其网络主体地位及其所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的提升就会导致加工贸易整体的转型升级。
 
    (二)由企业间前向、后向联系引起的溢出效应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如果要进行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当地化,就会与东道国的供应商发生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由于作为领导厂商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上90%的先进技术,所以当地的供应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创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市场知识中“搭便车”,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来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后向联系是指东道国企业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在国际竞争压力下,跨国公司更多地选择在东道国国内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由于对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它们通常会为供应商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和管理上的培训等服务,使当地低层级供应商能够掌握生产相关产品或零部件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逐步带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迈进。后向联系一方面有利于当地供应商从中学习和掌握高层级主体向它们溢出的技术并付诸于实践,提升加工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中上游厂商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前向联系则是指由东道国企业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联系在使当地低层级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对当地经销商和下游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并能促进相关技术(如维修和操作技术)向当地的转移以及东道国研究与开发产业的发展。
 
    (三)跨国公司R&D活动的全球化和技术联盟的出现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R&D活动中,会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回流,同时,由于雇用了大批的当地员工,又会培养出一批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跨国公司与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互合作,共同制造和分享诸如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销售技术等知识产品,并将之用于各自独立的研发活动,向外扩散形成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弥补了东道国研发投入的不足,尤其是当地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
 
    在技术联盟中,技术转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向,是联盟各方的资源共享。联盟各方能够共同分担研发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机结合,及时满足研发对资源的需求。联盟各方还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由于单个公司在集中精力于自己擅长领域的同时,还获得了技术能力方面的补充,就进一步加快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进程。这样看来,如果东道国的低层级供应商能够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高层级供应商或领导厂商结成技术联盟,其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必定会得到增强,相应的在网络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四)各国的国内环境
 
    全球生产网络中能够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造成影响的国内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基础环境、经济体制、相关产业、生产要素、需求状况这六个方面。政府政策,指的是那些旨在为加工贸易提供便利条件的政策,比如有关加工贸易的进口免税、出口退税政策,旨在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基础的鼓励研发和创新的政策等。基础环境,具体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功能配套情况、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等方面。当地的基础环境是领导厂商或高层级供应商决定是否会将某些生产环节设置在该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当地加工贸易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经济体制的约束。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完善、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等现象,导致当地企业不能迅速适应其上层主体经营管理的要求,限制了它们对知识和技术的吸收,有碍加工贸易与产业升级的实现。相关产业,主要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当某一产业的相关产业配套成熟并已经形成产业聚集,就会吸引领导厂商及其高层级供应商在该地区设置网络内的某些生产环节、建立生产基地、寻找供应商,使当地厂商获得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机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只有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吸收、转化从网络中转移过来的各类技术和知识,不断促进当地企业在网络内的升级。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设备越先进,领导厂商和高层级供应商就越愿意向其转移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也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需求状况包括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在当地供应商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以后,如果国内市场规模较大,消费需求档次较高,就有利于当地企业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技术,实现产品升级与产业升级,加快网络内角色地位的转换和提升。 
 
    三、启示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显著前提下,发达国家凭借高科技优势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加工贸易逐渐进人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我国的加工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产品层次低、布局不合理等非均衡特征,如何提高加工贸易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生产网络是跨国公司组织上的重要创新,网络内的交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加工贸易,全球生产网络这一概念及其理论从微观层面上为我国的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对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更大范围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累管理技能和营销经验,学习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即通过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不断的网络变换、角色转换、价值链环节变化及地区转移中提升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Gary Geretti.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D].Duk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1999.
    2、Nonaka L,Takeuchi H.The konwledge-creating compan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葛顺奇.跨国公司技术战略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模式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Homphrey J, Shmitz H. Governce and upgrading: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D].IDS(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y,University of Sussex)Working Paper,2000.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推荐访问:转型 加工贸易 升级 生产 全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