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着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2-03-17 15:06:00 浏览量: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减缓生态环境压力,创立新的发展路线图,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建设低碳社会,以推动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破解这个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都自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实践中坚持“三个集中”,实施东郊工业战略性调迁,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产业战略转型的方向,制定了《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标志成都低碳经济的产业取向基本确立。200912月,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奋斗目标,这更坚定了成都坚持走发展低碳经济道路的信心。

 

  为了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低碳产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一、编制战略发展规划。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台发展低碳产业的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安排,形成一个全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制定基于市场的碳管制,开设碳交易市场,研究和用好CDM项目政策;制定低碳产业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以低碳为目标的产业结构,积极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培育一大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政府应针对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链接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政关;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生产率放在科技发展的优先地位,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

 

  二、积极抓好试点工作。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逐步建设低碳经济区,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园区和区县试点工作,努力争取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促进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试点区县的选择,空间上应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均具优势的通达性区县;时间上应是在发展阶段上具备承前启后性质的过渡性区县;产业上应是在“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特征上有典型性的综合性区县;技术上应是具高新技术和产业基础的创新性区县;发展上应是“人口、资源、环境”和“自然、经济、社会”关联度高的代表性区县。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具有先行先试条件的代表性区县有温江、青白江、双流和郫县等。为此,建议将这些区县作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县组,先期开展工作。这些区县具有不同的特色,可以构成成都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模式谱系。在自费支持、自我完善、自主创新的原则下,给予先行先试的综合配套政策,政策的侧重点要从发展产业入手,而不以单纯的税收、土地优惠为主,形成一组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样板。

 

  三、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了气候司。政府应确定专门机构负责低碳经济,研究、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相关政策;加快制定与低碳经济相配套的政策,用政策来引导低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助推成都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时代”转变;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清洁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和相关法规,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尽快形成“低碳核心技术”,包括其集成化应用。应强调能源、汽车、交通、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的重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

 

  四、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依托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和企业,集中探讨制度设计、激励机制、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技术创新、资本运作、现代服务等一系列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问题,尽快实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努力实现产业链两端附加值的最大化创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力打造软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等高科技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申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低碳经济进步。着力发挥金融服务业、物流业、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低碳、高效产业的作用。第三产业本身就是最大的低碳经济突破口,政府应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加强低碳技术合作。加强与欧、美国家的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人才和管理,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制定严格的低碳经济路线图,在保证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从生产活动的源头、过程、末端各个环节,将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低碳经济允许的范围之内。建立市级专家巡视诊断机制,加快推进我市各类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积极发展以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为基础的先进制造基地,以推进成都市低碳经济的集聚与发展。

推荐访问:着力 我市 升级 经济转型 产业

猜你喜欢